“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值得庆祝,也应当庆祝,但是七一建党纪念日的确立却是充满波折的。11月13日,文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吴海勇来到学习读书会,为大家多维度讲述1935年到1938年的党史故事,厘清七一建党纪念日的由来。
吴海勇的新著《伟大纪念日》酝酿于两年前,于今年七一前夕推出。《伟大纪念日》是一部以再现七一纪念日确立的历史情境为主,讲述党的创立、建设关键内容,特别是中共一大代表自中国共产党创建后不同命运的著作。
书的封面引用了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演讲中的一段话: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的一周年。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今后抗战中能够尽其更善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作为送给这两个伟大纪念日的礼物。吴海勇说,这是书名《伟大纪念日》的来历,也刚好跟伟大建党精神有一个对应。《伟大纪念日》是一部按照电影思维来写的书,场景和时空都有巧妙的转换。
1938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为自己“庆生”。“七一”建党纪念日的确定,缘起于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所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为什么是1938年提出?为什么党中央没有及时举行建党16周年庆典?
吴海勇分析,第一,党中央没有举行建党16周年庆祝活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谦谨大器的品质;第二,毛泽东基于对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世情军情党情的深切体认倡导建党17周年之庆;第三,由“两个纪念主题”(七一、七七)探究毛泽东确定七一建党纪念日的决策思维。七一至七七纪念周,是中国共产党人勇担民族解放重任的政治宣示。
接着,吴海勇解读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创建群体所实践的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抗战的时候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毛泽东向斯诺指出:共产国际不是行政组织,除起顾问作用之外,并无任何政治权力;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员,但并不受莫斯科或共产国际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仅仅是中国的一个政党,在它的胜利中,它必须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决不能代表俄国人说话,也不能替第三国际来统治,它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活动最后,吴海勇带读者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伟大纪念日》 吴海勇 著 定价:100.0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7月1日为线索,从1936年共产国际首次策划庆祝中共成立15周年为起始,用文学性的语言讲述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抗战等诸多大事件,直至1938年7月延安举办“纪念中共十七周年”的大型活动,梳理了提出七一建党纪念日的历史脉络,塑造了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使命担当、接续奋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光辉形象,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以致胜的精神伟力、中华民族赖以复兴的核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