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里出海近20次
700多天海上航行
多番探索南北两极
足迹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南大洋
新华社女记者张建松原创海洋科普力作《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还原最真实的第一手场景。

《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 作者:张建松 定价:128元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674-5/P.31
名家作序 读着《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这本书,既让你感受海洋学家在科学前线的生活情趣,又向你转述深海探索所追求的科学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建松这本书也可以当作海上的“《徐霞客游记》”来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汪品先
编辑推荐 (1)科普性,弘扬海洋文化。新华社上海分社首席记者、高级记者张建松,多年来持续关注我国海洋科考报道。《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是她将自己在印度洋、太平洋、南海、东海的一线采访,真实见闻和所思所感集纳成书。
(2)纪实性,还原最真实的第一手场景。作者用亲身经历和第一视角,还原了最真实的深海大洋;用深入浅出的笔触,阐述了海洋科学奥秘和科学家探索精神;用女性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壮美。
(3)可读性,融科学、文化于一体。全书图文并茂,四色精印。穿插了作者拍摄的数百张精美照片,同时附有精彩的现场视频,微信扫描书上二维码,即可点击观看,是融媒体时代的创新之书。
作者简介 张建松
安徽岳西人。1970年10月生。199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现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上海分社首席记者,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委员。
长期关注我国海洋与极地报道。2007-2008年参加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赴南极采访的女记者。2010年参加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抵达北极点采访的女记者。2012-2013年,5次赴我国钓鱼岛领海采访,见证了中国人民坚决捍卫我国钓鱼岛主权的历史性时刻。其记者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采写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拍摄的照片成为我国出版的钓鱼岛地图封面并入选中学爱国教育读本。2013-2014年参加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全媒体报道了“雪龙”号在南极救援遇险的俄罗斯船、自身被困、成功突围、紧急搜寻马航MH370失联客机等国际关注的重大新闻。
科普文学作品《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新华社女记者238天的南极、北极之旅》入选“2013年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第十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2015年度“科普成果奖”一等奖。
当选中国“2014年度海洋人物”,2015年度“新华社十佳记者”,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浩瀚海洋,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接续空间和丰富资源。深海,堪称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世界。
许多人并不知道,在远离人烟、艰苦孤寂的深海大洋,我国一批又一批海洋科学家,前赴后继、日夜奋战在大海的波涛深处。他们劈波斩浪、不畏艰险,不懈探索海洋之谜,勇敢攀登科学高峰。他们为人类认识海洋、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经略海洋作出了贡献。
新华社上海分社首席记者、高级记者张建松,长期关注我国海洋报道。她将近年来自己在印度洋、太平洋、南海、东海的一线采访,真实见闻和所思所感集纳成书——《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这本书中,张建松用亲身经历和第一视角,还原了最真实的深海大洋;用深入浅出的笔触,阐述了海洋科学奥秘和科学家探索精神;用女性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壮美。全书图文并茂,穿插了作者拍摄的数百张精美照片,同时附有精彩的现场视频,微信扫描书上二维码,即可点击观看,是融媒体时代的创新之书。
2021年7月5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拉开帷幕的2021航海生活节上,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一书举行了新书首发暨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张建松讲述了自己在西南印度洋亲历大洋钻探,在北印度洋目睹神秘“荧光海”,在南太平洋直播深渊海沟,在西太平洋探访海山“奇花异草”……等难忘的经历,分享我国科学家在深海大洋一线拼搏奋斗的科学探索精神。
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汪品先院士为《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一书作序,并出席了新书发布和分享会。他评价说:“不同于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或者科普作品,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位‘战地记者’在深海探索前线的亲身经历。近年来有关海洋的出版物数量猛增,罕见的是文化人亲身背着相机、顶着海浪,和科学家们一起进入深海第一线,根据长期考察经历所书写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