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个纨绔的友谊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组建了一支新的禁军保卫自己居住的西园,一口气任命了八个校尉。和曹操有杀叔之仇的宦官蹇硕排名第一,曹操的老朋友袁绍第二,曹操本人为典军校尉,排名第四。
当时汉灵帝的身体状况已经不佳,创建这支新部队的目的,很可能是想让压制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好让自己喜爱的儿子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即位。
然而事态发展完全出乎汉灵帝的预料。袁绍和蹇硕敌对,汉灵帝去世后,他支持了何进杀死蹇硕。接下来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操作,许多内幕已沉没于幽暗的历史深处,以至于很多事件难以理解。但无论如何,结果是何进和宦官集团都被毁灭,来自西北的军阀董卓控制了局面,袁绍与曹操都逃出洛阳。
讨董大业掀开大幕,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满天下,在诛杀宦官的过程里又立下卓越功勋的袁绍,理所当然成为盟主。甚至于,和袁绍没有关系的人也会声称,自己得到了袁绍的领导。
曹操是一个地位不太高但表现非常积极的同盟成员。曹嵩对儿子的行为大概很不满意,认为他给家族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曹嵩带着妻妾和曹操的弟弟到琅琊(山东诸城的琅琊山)隐居避险,却没有给曹操足够的经济支持,以至于曹操还不得不到陈留郡去寻求帮助。在一个叫卫兹的人的赞助下,曹操组织起了五千人马。
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和袁绍共同的朋友,或者准确地说,此时曹操和张邈都尊袁绍为大哥。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只拥有一个“行奋武将军”的头衔,不在讨董的地方官名单里,形式上很可能被算作张邈的属下,但实际上可以独立自主。
在多数讨董部队畏缩不前的时候,曹操带着自己的五千人单独向西挺进,于是很快被教导明白了一个道理:关东地区已经享受了几代人的和平,不久前的黄巾之乱也是倚仗西北和东南的军人平定的,这片富庶的土地上也许不缺武艺高强的游侠(曹操本人就好为游侠),但一旦走上战场,在西北职业军人面前,还是只能溃不成军。
《三国志》记录了曹操兵败之后如何痛斥战友们缺乏远见,显得曹操虽败犹荣,实际上曹操当时的处境还要更加困窘:曹操手下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已经损耗殆尽,接下来讨伐董卓已经不是急务,马上就要进入诸侯混战的局面,曹操应该如何自处?
曹操前往僻处东南的扬州,想组织起一支新的部队,但扬州军人显然对追随曹操不感兴趣。经历了几番磨难,包括一次险些酿成杀身之祸的兵变后,曹操总算拼凑起了一支一千人的队伍,加上亲族曹洪等人带私兵前来加盟,总兵力有三、四千人。
第二年的秋天,所谓“黄巾余党”或打出其他旗号的民变又在各地爆发,一支十余万人的乱军入侵兖州的东郡。令人惊讶的是,在当地地方官已经无力抗拒的时候,曹操突然出现,将乱军击败。这显然不是三千人马所能做到的。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实力,是怎么取得突飞猛进的呢?
袁绍称,曹操靠的是自己的支持。两人翻脸之后,袁绍在声讨曹操的檄文里,强调了这一点。《武帝纪》当中也承认,击败乱军之后,是袁绍上表朝廷,请求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
下一年,曹操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尤其是击败了进入兖州的“青州黄巾众百万”,这之后曹操已经事实上控制了兖州,袁绍的檄文又称,这件事也离不开自己的帮助。
总之,按照袁绍一方的说法:袁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所以对缺陷明显的曹操,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和支持。曹操出道以来,因为愚蠢、短视、躁进、意志薄弱……招致了一系列失败,总是袁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才帮助曹操渡过了危机。
袁绍曾给予了曹操大量帮助,属实的可能性极高,曹操早期的兵力为何突然增强,这个说法提供了最简明而合理的解释。尽管袁绍、曹操本人的传记中,陈寿都绝口不提这些帮助,但其他相关人等的资料里,却时时透露出这方面的消息。至于种种贬低曹操能力的话,自然并不足信。袁绍投入资源帮助曹操占据兖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无法再找到一个像曹操这样得力的助手,除了曹操,他在任何人身上投资都不可能获得如此高的回报。
兖州对袁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他必须要让兖州控制在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手里。
兖州在冀州以南。冀州地大人众,物资富饶,是袁绍很早就看中的根本。袁绍占据冀州之后,虽然意图是“南向以争天下”,但却不得不首先面对北方一个军事上极为强横的对手,即幽州的公孙瓒。
袁绍在南方也有敌人。一个是袁术,二袁在血缘上同父异母,宗法上则是叔伯兄弟,兄弟俩闹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一是徐州牧陶谦,陶谦曾在幽州任职,大约是那时就和公孙瓒建立起了联系。
袁术、陶谦的势力,又在兖州以南。所以只有控制住兖州,袁绍与公孙瓒作战时,才会觉得自己的背后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