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20:00,早早进入“阵地”的我们都已各就各位了,按照手头权威资料介绍,前方蒙特卡罗投票结果,最快也要在北京时间22:30后才能揭晓。看看时间还早,我想去食堂吃点晚饭,但就是吃不下,于是又折回了总演播室。我拿起电话和已到达周家渡街道现场、复旦大学相辉堂前和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等各个点的频道负责人蒋剑平、金希章、张建明、王磊通了一遍电话,他们传来的消息是“一切准备完毕”,连持续多日的冬雨此刻也悄悄地停了。另一位总导演唐萍和另外两个微波传送点的主要导演郑可壮、李燮智已分别在三个现场指挥各个演出团体热情激昂地边唱边跳了起来,彩排的气氛极为热烈。端坐在总演播室的资深导演毛勤芳则抓紧仅留下的一点时间,进行着各个场景的模拟演示、画面切换,权做最后的联排。我知道,这里是各路信号的汇聚点,所有的直播画面是从这里传向全中国、传向全世界的,不能有一丁点的差池,担子着实不轻。我两眼盯着电视墙上的各路信号,一边呼喊着调度镜头,一边心中喃喃自语:“苍天有眼,不负上海!”
大约21:30左右,蒙特卡罗前方报道组来电:“由国际展览局88个国家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博会城市的四轮程序已经正式开始,第一轮投票上海以大比分胜出”。我马上把这消息告诉了各个演出点,引来一片欢呼声。
此时,上海和蒙特卡罗前方的卫星电视信号已开通。荧屏上,背靠地中海湛蓝波涛的新闻主播印海蓉正在万里之外笑容可掬地“面对”着我们总演播室里的所有人,但从眼神中能看出,她一边在播报一些背景资料,一边有些分心。我深知此刻她和我们一样,内心更急切地关注着后几轮的结果。因为第一轮上海胜出是预料之中,只是国际展览局的保密工作做得很“特别”,投票地点放在远离演播现场的格林马迪会议宫的地下室,各国参加人数严格控制,而且进出全部封锁,里外消息的传递十分有限。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一听是中央电视台的导演、也是我的好朋友来电话,主要询问上海申博有没有戏?有的话,他们准备作转播方案。
“北京申奥足足努力了两回才成功,上海申博可能也得来第二次吧?”CCTV的同行说。我坦然道:“上海应该有戏,很可能一次成功,这也许就叫做进步吧!我们全球七个点多向卫星传送直播节目已全部就绪,你们赶紧准备,谢谢啦!”
关上手机,进屋坐下,投票的第二轮消息就从前方传来,中国几乎被韩国追平。几分钟后第三轮结果也闪电般出来了。继续是中韩相争,我们仅领先两票。
“第四轮投票变成最后一搏、最后决战了!”我脱口而出,心猛地一缩,总演播室里的空气也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此时刚过22:00,显然,原先前方传来的投票流程时间被大大提前了。我立即通知上海各演出现场停止排练,各个舞台全面清场、静场。
大约22:13左右,我清晰地听到印海蓉端坐的蒙特卡罗演播室周围传来了一阵急切的声音:“成功了,可能成功了。”上海总演播室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听到了这一消息,现场总指挥、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迅即问前方记者详情,前方说:“有不少迹象从会场传出来,好像是上海成功了,但投票代表还没有出来。”黎总一遍遍要求:“请用最快的速度确认。”原先嘈杂的总演播室为了等待前方记者的确认消息,突然变得出奇的安静,只有耳机里各点导演急切询问的呼喊声响成一片。
时间一秒秒地过去,我预感到成功了。但我告诫自己此刻必须冷静,再不能出现1993年申奥时一听到“北京”两字就盲目欢呼的窘迫。“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准确。”我的双眼同时急急扫视了已紧急待命、“箭在弦上”的各工种。十多秒钟后,确认成功无误的电话终于从蒙特卡罗投票现场打来,荧屏上的印海蓉也几乎同时得到了确认信息,一下子欢呼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我一声令下,“我们成功了!”的大红字幅在激动人心的音乐声中,冲向上海五个主要频道和香港凤凰卫视的荧屏,3个小时的直播在激情难抑中正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