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师陈之佛学画随笔

    近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陈之佛学画随笔》一书,本书主要是陈之佛的画学文章的汇集并加上陈的画稿、写生稿,本书分为国画研究、花鸟画专题、比较美术随笔、工艺美术等内容板块,范图丰富,对全面了解陈之佛的画学思想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指导学习工笔花鸟画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陈之佛学画随笔》
著者:陈之佛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定价:88.00元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陈之佛,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曾经留学日本学习过图案,回国后从事工艺美术教育,作为二十世纪极其重要的工笔花鸟画大家,他与北方的于非闇并称工笔花鸟画坛南北两座高峰,有“南陈北于”之称。

    陈之佛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课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留学生,1923年学成回国,曾创办尚美图案馆。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并承担书刊装帧设计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师院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助江苏分会副主席。陈之佛曾多次举办花鸟画展,并出访东欧,进行学术交流。他出版有《陈之佛画集》《陈之佛画选》等。1982年起他的遗作参加中国20世纪5位名画家传统画展,在法、英、美等国展出。



    陈之佛自幼即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终其一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教学,用他丰厚的学识和深厚的绘画功力,使工笔花鸟画这一画种得以再次复兴。陈之佛继承我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广泛汲取自唐至宋元以来的诸名家之长,并注重写生,吸收图案的装饰性,使工笔花鸟画以工笔的形式,直通写意的境界;其独创积水法,融写意手法于工笔之中,形成清新俊逸、雍容典雅的风格,无论境界和技法,都将工笔花鸟创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他早期的工笔花鸟画风格,只要追求雅洁清幽的“冷逸格调”,多描绘寒梅、冻雀、秋菊、残荷、沙汀、凫雁等题材,无论大幅还是小品,皆笔墨精妙、刻画入微、真切感人。当时,他沉湎于绘画技法的钻研,不太表达对时局政治的看法,所作多为萧疏清冷之情调。新中国成立后,再到新时期欢娱明快的“热烈气氛”,在追求唯美的同时,画面更多呈现出一种新精神。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与看法。整体风格则在现代图式之中流露出精致秀逸、淡雅明丽的古典气质。

    除绘画之外,陈之佛还身体力行,探索中国的图案设计。1923年,陈之佛在上海福生路德康里2号创办“尚美图案馆”,接洽染织图案设计的订单任务,为当时各大丝绸厂设计了大量图案纹样,并培养设计人员,他的图案设计广取博收,较多地接受了日本、西欧和印度、埃及风格的影响,往往采用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新纹样格式和印度纹样作素材,适当汲取明清织锦图案特色,最后洋为中用、化古为今,而独创己风。

    陈之佛在晚年征引中国画论中闪光的只言片语,归纳阐释图案形式与艺术处理的“十六字诀”——乱中见整、个中见全、平中求奇、熟中求生,主张“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特别”。

    陈之佛对中国画有很深切的体会,见解往往使人信服,比如他在《学画随笔》一文中谈临摹和写生:

    “凡临摹名作,必须探讨其笔墨,嘘吸其神韵。若徒求形似,食而不化,亦复何益。”
“写生之道,贵求形似,然不解笔墨,徒求形似,则非画矣。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意即在乎是。而世之拙工,往往借此以自文其陋,可称大谬。殊不知不求形似,正所以求神也。若任意涂抹,物非其物,亦非画矣。古人有不似之似之语,此非造妙自然,莫能至此。”

    他又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国画的“形似”与“神似”问题》中说“我想我们为避免绘画创作中的如实描写,或者是现象罗列,无视生活实际,强调笔墨趣味,一味追求表面形象等一些情况,在今天,所谓“以形写神"这个优秀的民族绘画传统,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这些看法无疑对当代国画创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本书中此类清通的见解还有很多。鉴于陈先生论述的广泛,本书汇编难免有错谬之处,尚乞读者见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