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治怀揣着不安,开始走访,很快收获了好消息。他听说,一户人家屋后的山里住着朱鹮。这座山上长着松树和榉树,山的另一面朝着真野湾,离海岸大概四百米左右。朱鹮在松树上夜宿,早上出去,傍晚回来。
宇治第一次见到朱鹮,便是在夜宿地附近的松林里。那天,他从早上开始找了一天,到了傍晚仍一无所获。正当他叹息之际,旱田里一位农民告诉他,刚见过朱鹮。宇治匆忙但不失谨慎地赶去,远远望见在距他五十米开外的地方有一个白色的身影。他赶紧掏出双筒望远镜观察。朱鹮停在约十四米高的松树枝上。还好,它并没有发现宇治,正扭头啄理羽毛,在树枝上停留三十分钟后,朝夜宿地飞去。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警觉,这是宇治对朱鹮的第一印象。
不管是绣眼还是麻雀,鸟儿都是越年幼越容易亲近人。也许朱鹮也一样。听说这只朱鹮刚一岁左右,如果总是缩手缩脚,和它保持距离,那永远都无法驯养它。宇治相信,只要展现出诚意,让朱鹮知道自己不会伤害它,是它的朋友,那朱鹮便会靠近自己。
从那以后,宇治开始在撒食场等候朱鹮。朱鹮早上离开夜宿地,7点前到达撒食场,直到傍晚5点前后才飞回夜宿地。从夜宿地到撒食场,再到夜宿地,宇治大致掌握了朱鹮的生活规律,但不明白第一次见到它时,它为何停在树上。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他才了解那是“栖木”。
宇治的一天是这样的。他早上5点骑着自行车出门,来到撒食场站着,如果朱鹮没来这块撒食场,他便跑到下一处。每天,宇治要在真野蜿蜒起伏的道路上跑接近十公里。见到朱鹮,他不会轻易靠近,至少保持二百米的距离,在田埂上远远地观察。第二天,他再缩短距离。两周后,宇治把距离缩短到五十米,也不会吓跑朱鹮。他试着用手扔泥鳅给它,朱鹮会把落到田里的泥鳅美滋滋地吃掉。一般而言,朱鹮生气的时候会竖起冠羽飞走,但在宇治面前,它虽然会竖起冠羽,但不会飞走。它已经明白,每天穿着雨衣,站在田埂上的高个子男人,是自己的朋友。
渐渐地,宇治可以招手把它叫过来。
“朱鹮子,真乖!”宇治撒下泥鳅,作为奖励。
宇治这边的情况经由教育委员会和县里,报告到中央。中央听说宇治已能用食物吸引朱鹮,便派捕获小组11月21日登岛。小组由捕获阿福的宫内厅福田和山阶鸟类研究所的研究员组成。捕获定于22日、23日两天进行,工具采用无双网。中央和县里希望在降雪前完成捕获,让它在朱鹮保护中心过冬。
捕获小组将地点选在朱鹮子常去的一处撒食场。这是一户人家的农田,离县道约五百米。车辆很少,环境僻静,朱鹮子可以安心觅食。从抓捕的角度考虑,田的周围有松林,便于工作人员隐蔽。捕获小组在此布好无双网,伺机行动。也许朱鹮子察觉到撒食场附近除了宇治,还有别人,它衔住猎物,在网倒下的瞬间飞走了。次日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捕获延期至12月上旬。
这次失败后,宇治的内心发生了动摇。因为,他感到朱鹮子接近自己时有了警惕。虽然它会飞向宇治,但要靠近他,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为了显示诚意,证明自己是它的朋友而非敌人,宇治唯一的办法是盯着朱鹮子的眼睛。即便朱鹮子飞走了,他仍然站在那里等它。行动失败一周后,朱鹮子开始靠近宇治,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然而,朱鹮子放松警惕,接近宇治,说明再次捕获的机会来了。宇治又不得不向真野町教育委员会报告实情,这令他十分揪心。接到消息,中央再次派捕获小组于12月3日从东京出发,6日、7日实施行动。
地点不变,工具依旧是无双网。6日的行动失败。无双网在朱鹮子刚降落啄食时收起,但没能抓住。次日,变换场地再次收网,仍然让朱鹮子跑掉了。捕获阿福只用了两次,但福田一行却在朱鹮子面前栽了两次跟头。
“估计它已经记得无双网了。”
捕获小组备受打击,感慨朱鹮戒备之强。
“1月份必须抓到它。宇治先生,在那之前,请你想办法让朱鹮放松警惕。”说完,捕获小组开始做回程的准备。按照上次行动失败后的经验,此时的朱鹮子应该对宇治抱有强烈的不信任感。7日傍晚,约莫到了朱鹮返回栖木的时间,宇治用望远镜反复观察,并没有见到朱鹮子。天将黑尽,他用望远镜观察夜宿地方向,仍不见它的踪影。看来,朱鹮子的确是有所防备了。
宇治步履沉重,回到家中。见状,佳代还以为朱鹮子被捉住了。一问,她才知道宇治步履沉重另有原因。
宇治一宿无眠。次日,天空刚泛起鱼肚白,他便冲出家,赶往夜宿地。宇治本以为,昨晚自己回家后,朱鹮子也回到了夜宿地,但太阳升起后一看,朱鹮子并不在。也许,它已经从夜宿地出发,但宇治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