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与128号公路的文化和竞争

    硅谷的“成功之道”虽有其独特之处而不可复制,但对我国正在建设的全球科创中心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硅谷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过程,必须通盘考虑、久久为功;既要充分发挥创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专业技术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也要注重风险资本的可得性、基础设施的通畅性和创新资源的丰裕度;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通过培育根植本地的创新网络,引领和支撑全球科创中心发展。

    01,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引擎”企业

    只有成长出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引擎”企业,一座城市或地区才真正称得上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因为这里培育出了惠普、英特尔、苹果、谷歌、思科、甲骨文、推特、脸书、特斯拉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企业。因此,中国的科创中心建设,必须着力培育基于本土的科技创新“引擎”企业。正如本书中“ 硅谷之父”特曼教授所说的:“一个强大、独立的产业必须开发出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对于依赖于引进智力和二手思想的工业体系来说, 永远摆脱不了向霸主称臣的附庸地位,而且注定了其在竞争中永久的劣势地位”。当然,“引擎”企业的形成是以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为前提的,像惠普、苹果、谷歌等众多全球性企业最初都是从两三人的车库企业发展起来的。我们需要给小微企业足够的生长空间,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平等的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让大量中小企业通过自然生长、残酷竞争、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最终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02,要着力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现代大学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对城市和区域科技发展具有知识创造、人才培养、创新培育和人才集聚四大功能,被称为科创中心形成之“锚”。硅谷地区集中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州州立大学圣荷塞分校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是知识创新的源头,推动硅谷发展的许多新技术最初都是诞生于这些大学。大学为硅谷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一流的人才。例如,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博士、硕士毕业生,有90% 以上都在离学校50 千米以内的地区就业。这些大学还将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教师和学子吸引到这里,使硅谷成为全球优秀人才集聚的高地。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集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达31 名和18 名之多。自20 世纪30 年代以来,斯坦福大学师生已累计创办近万家企业,每年产生的收益高达3 万亿美元,共创造了500 多万个工作岗位。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的企业一直是硅谷科技产业发展的旗帜。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斯坦福就不会有硅谷。

    03,积极培育包容性的创新文化

    硅谷持续繁荣的基因根植于包容性的创新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价值观,其核心是激励成功、宽容失败。包容性创新文化的核心体现在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使知识精英在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中找到发挥才能的舞台。只有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才能够持续吸引高素质人才,并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激情与活力,为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从而促进初创公司繁衍和高水平创新成果产生。此外,开放的文化氛围也能为优秀科技人才,提供思想交流、观念碰撞及竞合兼容的环境,促进隐性知识的溢出与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创新嵌入于特定文化中,真正具有创新力的城市一定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创新的内在力量。如果文化要素无法与其他要素协同发展,就可能成为城市或地区迈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道“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文化再造工程。

    本文摘自《区域优势:硅谷与128号公路的文化和竞争(科学新视角丛书)》

《区域优势:硅谷与128号公路的文化和竞争(科学新视角丛书)》
书号:978-7-5478-4757-2
定价:58.00元
上海科技出版社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