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0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所出版拙著的增订版,原名《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是笔者探讨中国的民族与国家思想系列著作的第一册。当年写下这样一部书的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中国为什么一定坚持多民族国家的构造形式,反言之,就是想要探讨多民族国家构造为什么对于中国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然需要搞清诸多前人没有系统涉及,但是要想回答上述主题就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首先,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究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汉族这个中国最大的民族集团后来的主观的肆意解释?第二,如果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那么它的原动力在哪里?第三,如果真有这样一种使中国走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原动力,那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否形成了一个追求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规律?第四,谁是能够感知和实行这种原动力的主体?尤其重要的是其中是否包括了周边的民族集团?最后这一点其实至关重要,因为它还是贯穿了以上所有问题的一条主线,今天许多人对中国多民族国家构造形式所感到的疑惑,事实上大多都与此相关。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当初也曾经抱有很多的疑惑,内心也十分纠结。因为,如果说有这样一种让周边民族也可以成为主体的原动力,那么如何解释近代以来此起彼伏地发生在西藏、新疆的维吾尔地区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标榜民族独立的民族抗争问题?然而,如果说没有这样一种让周边民族也可以成为主体的原动力,那么如何解释一个小小的“中原”能够扩展到今日之庞大“中国”的事实?如果说这都是通过战争征服的手段所取得的,就像有人指责中国从商周时起就开始歧视和欺压周边国家和周边民族集团,那就会使我们这些曾经受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教育的人们,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中国”“中华文化”至今绵延不息的历史事实。
周边的民族集团也是让中国走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体,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天的民族独立运动只是发生在部分地区的部分民族集团中一事上得到证明。今天中国民族问题的最强烈表现,不外乎打破现有国家构造,争取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思想和运动。其实,这只是一个受到近代国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方式,这与历史上中国周边各民族集团表现自己的方式不同,那时的各民族集团大多都通过不同手段争取让自己成为主导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主体。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最高目标,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的“多民族性”,而领土并不能代表第一义的价值。仅从民族问题的现状中无论如何都无法看清民族问题的实质,对于具有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中国来说,这一点更是不容置疑。
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包括之后接受中国文化思想的人们)对世界的原初认识,追溯到在这种认识之上的人类与自然神灵之间建立的契约关系,以及为了遵守这种契约关系而形成的关于人与人之间、个人—集团—社会—国家四者之间、文化与政治之间、权威与权力之间、民族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笔者认为,只有在这一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正确掌握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理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理解各个时代的民族关系和各个政权处理民族问题政策的得失,进而思考近代民族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解构近代民族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