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金绍禹 译
丛书名: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
出版社:上海译文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32776214I.4668
版次:01版01次
导语
1.《〈堂吉诃德〉讲稿》与《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作为“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一同推出,跟着天才作家纳博科夫学习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读者,让阅读回归阅读,欣赏纯粹的艺术性的美。
2.纳博科夫在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中,选定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作为探讨小说发展的起点。纳博科夫在七拼八凑的哥特式纪念堂里、六百位学生面前,彻底批判《堂吉诃德》这部残酷人性百科全书,纠偏人们长久以来的误读。
内容提要
作为一位大师级的导师、批评家和小说家,在《堂吉诃德讲稿》中,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采用普特南的《堂吉诃德》英译本,先为小说写了梗概,梗概包括他自己的叙述和原文引文。在熟悉小说内容后,他以“胜利与失败”为主线,从梗概中抽选内容加以详述、扩充与评论,重新编排、改写,形成了六篇讲稿定稿以及改写后弃置或备用的材料。英文版《〈堂吉诃德〉讲稿》编者(原编者)按照出版需要,将所有材料编辑整合,成书包含(一)引论,以《堂吉诃德》作为讨论小说发展的起点,概括该作品的写作背景与特色;(二)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的人物形象评述;(三)小说的解构手法与多重主线,如田园牧歌式主线和骑士书主线;(四)小说的残酷性、蒙骗与魔法;(五)小说中的历史编写者主线、杜尔西内娅和死亡;(六)罗列并点评堂吉诃德的胜利与失败;(七)故事与解说,即纳博科夫最先成稿的梗概,方便读者查考;(八)附录,纳博科夫上课时分发给学生的油印件,作为了解背景的阅读材料。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