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风暴预警期》是一部迟到的70后作家的杰作

    10月12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南宁举行的广西民族大学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创作团队成员朱山坡长篇小说《风暴预警期》推介会上如是说。

    “我觉得朱山坡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家,我觉得他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作家当中写乡村记忆,包括个人的成长记忆最好的作家之一。”“读朱山坡的小说,尤其是《风暴预警期》能感觉到他是真正的有自己的腔调,有自己的口气,有自己的叙述风格的作家,这是很难得的。”

    “朱山坡最精彩的,是他往往对现实做一些扭曲,做一些变形,做一些放大,能够让我们看到生活下面那些细微的东西。”“他写到了人性中幽暗的部分,往往这个部分的揭示和敞开是朱山坡小说中最有意思,可能也是最有价值的。”

    谢有顺表示,“正是因为朱山坡有自己叙述的腔调,有自己观察和理解人物的角度,有自己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使得《风暴预警期》确实成了70后作家当中很特殊的一部小说。所以,我觉得确实是一部迟到的70后作家当中的杰作,我个人觉得是一部很好的长篇。”

    朱山坡是广西北流人,长篇小说《风暴预警期》是他继《懦夫传》之后推出的又一长篇小说新作,首发于《江南》杂志今年第3期,现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这也是广西民族大学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创作团队“五年完成十部长篇”计划中的第六部作品。

    1.“朱山坡有着很强的求新求变的意识,他的小说创作往往不按常理出牌。”“给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感受。”

    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容本镇表示,朱山坡有着很强的求新求变的意识,他的小说创作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风暴预警期》就给人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也让人的心灵受到一种强烈的震动。《风暴预警期》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有点类似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这样的结构。这是对长篇小说传统结构的一种反叛和颠覆,给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感受。

    《南方文坛》杂志主编、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燕玲认为,《风暴预警期》是一部颇具艺术追求的用心之作,可以说是一则关于当下社会与民众生存和精神困境的寓言。朱山坡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他的艺术追求:一是继续为当代草根人物立传,二是继续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融合介入,三是继续以小人物写大历史。

    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评论家黄晓娟说,我们学校的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汇聚了最优秀的一批作家,他们组成了相思湖作家群最亮丽的名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70后作家朱山坡长篇小说《风暴预警期》的推介会,这是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又一精彩的成果收获。

    2.“我们作为一个作家、小说家,还得是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确实要有一些策略上的对应。”“要做减法,每个作家对自己应该有这样的要求。”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广西大学驻校作家田耳表示,从《风暴预警期》可以看到当年先锋写作的流风逸韵,它非常好看。但同时,我觉得朱山坡还是交出了一份中规中矩的答卷,好看,但并不独特,在小说中我们总还是能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倒退20年,我觉得这部书会是横空出世的先锋小说,它内涵的技术含量不亚于当年的先锋小说。但是,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写作一定要有很俗的方向,不要老把它推到高大上的地位。我觉得写作中,我们作为一个作家、小说家,还得是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确实要有一些策略上的对应。

    《广西文学》副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团队成员李约热认为,朱山坡现在的写作正好是一个中场,这部作品可能也是他比较重要的一个作品,他散发着才气,代表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接下来,就是要做减法,每个作家对自己应该有这样的要求。这是一个转换的问题,而转换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必须要有强大的生活的穿透力或者是审视。

    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广西文联副主席石才夫说,《风暴预警期》有意料之中的好,但是没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我看完了还是意料之中,就是朱山坡写的,写得不错。我想朱山坡还年轻,现在才40来岁,他将来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现在我们给予怎样的期待都不为过,我们把更大的惊喜留在他下一部的好作品。

    3.“其实研讨朱山坡等于是在研讨自己。”“许多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对朱山坡的创作是一个提醒,对广西的作家我认为也是一个提醒。”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