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络文学的IP价格在300 万-1000万元不等,有视频网站工作人员称,一位普通中学生的推理小说的IP就要价40万元。如此高的附加值,使得IP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下半年席卷荧屏的《花千骨》《琅琊榜》引发了新一轮的网络文学IP热 4月,《何以笙箫默》电影版版权被光线影业和乐视影业“撕来扯去”;7月,《花千骨》手游版权纠纷事件将乐多数码、晨之科、天象互动、爱奇艺等诸多公司卷入其中;10月,天下霸唱因《新鬼吹灯之摸金符》和《鬼吹灯之牧野诡事》的网络剧版权,身陷纠纷;最近,《芈月传》原作者与电视剧制片方闹得沸沸扬扬,堪称“IP界年度大戏”。细看这些版权纠纷的起因经过、利益纠葛,不禁让人产生水中望月、眼花缭乱之感。 IP的所有者是作者无疑,但图书出版方、影视剧制作方及其他载体形式的投资方,到底应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值得深思。 在当下的IP热潮中,我们看到,虽然出版机构纷纷通过成立或投资影视公司、游戏公司、动漫公司等形式,涉足其中,收益不小,如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旗下的影视公司参与制作的电影《左耳》,票房收益突破4亿元。但此间的主角依旧是BAT等互联网巨头,或在这些领域浸淫多年、已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出版机构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实体书店 这些年,在图书电商的冲击下,实体书店一度“身陷囹圄”,但最近两年,实体书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监测,2015年上半年,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0.54%。其中,一线城市书店的增幅最为显著,同比增长4.16%。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对全民阅读的倡导,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连续4 年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利好政策;另一方面也与实体书店升级改造、积极寻求发展的各项举措不无关系。 在电商价格优势的冲击下,放大自身特色,吸引读者,是本年度乃至接下来,实体书店的主要工作。与电商相比,实体书店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两年频繁被提到的“体验”和“服务”。依托这一优势,大书城引入数字体验、亲子阅读、创意生活、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MALL转型;独立书店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打造文化品牌和城市地标;儿童书店着眼于提供亲子阅读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教育培训服务;社区书店、校园书店进一步走近读者,提供便捷细致的阅读体验。 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的转型已成必然。不少新华发行集团通过自建线上销售平台实现转型,如博库网和文轩网;也有主打智慧书城概念的转型,如重庆书城。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龚晋曾在首届新华书店发展创新论坛上提出了实体书店“平台升级三步走”的观点,即从图书销售平台向文化社交平台升级,从文化社交平台向流量转换平台升级,从流量转换平台向终生学习平台升级。这或许能给书店人一些启示。 新三板 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新三板人气飙升,成为不少中小型企业实现资本运作和规划管理路径的选择。2014 年1 月24 日,新三板一次性挂牌285 家企业,累计有621 家挂牌企业,正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 在出版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这个舞台,希望借此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22家涉及出版业务的企业(简称“出版企业”)登陆新三板,仅2015 年就增加了13 家左右。中信出版集团、世纪天鸿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新三板有利于出版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高品牌知名度,规范公司的各项管理。 与其他行业相比,挂牌新三板的出版企业并不多,这与出版业特殊的产业结构及布局有关,也是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的表现。  12月16日,中信出版集团新三板挂牌,成为新三板挂牌的出版企业中目前唯一一家国有出版社 纵观新三板挂牌的出版企业,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民营出版公司,国有出版社只有一家。证券专业人士认为,出版企业的所有制构成对其新三板挂牌不构成影响,只是国有出版社需要主管部门的审批。对于国有出版社来说,吸收民间资本,接受市场监督,引入市场化管理是其新三板挂牌的主要目的;而对于民营出版公司来说,则更看重资本支持和发展机会。 在新三板挂牌的出版企业中,不乏以出版为主业,大力拓展教育培训、影视、动漫等延伸业务的公司,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社群营销 社群营销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基于移动互联网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领域,却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出现的。去年,作为社交平台的微信被更多地赋予了媒体职能,传播速度快、分享便捷、用户黏性高等特点使其成为社群营销的新载体。一本在传统渠道只能销售数百册的冷门书,通过某微信公众号却售出了数万册,这种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