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翻译家与伟大的学者是完全对等的

    腾讯文化:出现合译这个现象,很多是为了速度,很快地要出一本书,然后在网络上集合很多译者。但这又是一个困境,很多外国过来的书也希望你出得快。你怎么看?

    董强:这触及到翻译最根本的东西。翻译有两种态度,一种翻译就是经典翻译态度,一种翻译就是实时需求的翻译。为什么翻译现在会陷入整个地位下降,遇到瓶颈(的困境),会出现一些问题,就在于整个世界态度都在变,越来越少的作品被称为是经典。当今很多作品就是一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多一些人译,它肯定快。而且这个时候我也可以说why not?我觉得翻译最根本的问题,实质性的问题就是这一点。如果你像玄奘译经那样去译,玄奘译经都有译场,所谓的译场就是一帮人在译。

    你要是带着翻译经典的态度,你肯定要花大量的时间,然后全力以赴去译。

    但是由于20世纪是反经典化,经典的东西越来越少。尤其是现在,信息爆炸,我就说翻译的最大困境就在于将来人家书都不读了可能,只读博客,或者只用微博,微信,只读twitter,有时候你现在一个twitter写好了,它的传播度可能比一本书还要大好几倍。比方说现在出现一个恐怖袭击,人家第一时间需要的不是你写一部小说,人家需要的是你一篇分析文章,或者几张图片。如果说这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篇东西找十个人翻译,给它翻译过来了,我第二天传遍全世界了,传遍全中国了,很好啊。

    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你到底是像译经那样的去译,还是说把它就作为一个材料、信息。只要能做到把这个信息材料给我传递过来,你就完成你的任务了。如果你采取这种态度,那当然可以了,很多人一块译当然可以了。就这两种,一个是经典的,一个是资讯的。资讯式的翻译,人多,多多益善。

    腾讯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翻译家职业化的意义又在何处?

    董强:现在让我去翻译太浅显的东西,我不愿意了。我强调译者是一个阅读者,必须有自己的眼光,就是鲁迅说的自己来拿,来挑选,所以译者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从阅读到翻译,甚至再到输出,它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它能给你写序,告诉你这个为什么重要,在传播上面,在外面写文章,告诉你这个的意义和地位。所以从选择阅读,到翻译,到最后的输出,他要成为一个完整的译介。

    因此我特别强调,翻译如果你再仅仅是传播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就永远是一个技术供给。如果你把自身扩大到能够在整个媒体传播的每一个环节,或者至少一些最重要的环节,那你就是一个翻译家,就现在我们需要这种译者。

    如果说这样的翻译家多了,比方说每个人有他的选择,比方说我董强一个人,我这一辈子我就给你介绍三到五个法国的重要的人,一个余中先给你介绍三到五个,你可以想像几年以后,那是蔚然壮观的一件事情。我们并不是共同在译一本书,但是经过几年以后,你就会看到一个非常繁荣的全景的东西,我觉得如果是理想状态,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我觉得任何行业都得有些品质追求,我们不是说非得立什么标杆。但是我想品质追求是人内心的追求之一。一个翻译家真正的价值,还是说他给了(广大读者)一种眼光,替你挑选,然后同时他把这个东西完整地递给你。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