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到了云南大学,就用通俗体裁编写上古史讲义。人家笑我写的是小说,我说:我正要写成一部小说,本不稀罕登大雅之堂。”1940年的一个冬日,飘零成都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写下上面这段文字。75年后,他写的这部“小说”,经世纪文景公司重新编排出版,更名《国史讲话:上古》。同时出版的,还有《国史讲话:春秋》及《国史讲话:宋蒙三百年》。
顾颉刚(1893—1980),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顾颉刚出身江南读书人家,也是一位著名藏书家,藏书共计4.6万余册,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
《上古》、《春秋》两部作品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之中,其立意暗合时局,激人团结奋进。《上古》讲述的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历史演变,引领读者了解最早中国的模样,以及华夏血脉的根源;《春秋》讲述的是列国争霸、民族相融的历史过程,引领读者了解中华版图扩张之不易,以及主流思想及传统的形成。《宋蒙三百年》则展现了中华民族内部族群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时期,作者探索了各个朝代崛起、发展、衰落的异同,并分析了产生激烈争存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