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文化脊梁是出版人的历史使命——记出版家陈昕

    他还策划编辑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这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经济学框架分析中国经济运行的著作,它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的角度入手,从宏观的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短缺经济的总体运行过程。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获首届“中国图书奖”。评奖时有个小插曲,因为此书刚刚上市,东北地区一时还未到书,著名的经济学家、辽宁大学副校长宋则行教授作为评委,拿到样书看过以后,马上请人复印一册,置于案头研读。

    1987年陈昕先生去上海三联书店当副总编辑,1988年任总编辑。在上海三联期间,他策划主编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这套书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出版了将近300种。林毅夫、张维迎、樊纲、张军、史正富……今天几乎所有第一流经济学家的第一本书都在此出版,陈昕先生都是责任编辑。1991年初,陈昕先生去香港三联书店任副总编辑、总编辑,1993年回到上海,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1995年起兼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1999年初受命组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并任总裁。

    “我对于出版全过程的了解,大多来自两个三联的积累。在上海三联我熟悉了出版工作的每一个流程,而香港三联则让我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运作一家出版社。在香港期间我开始和国际出版集团有更多的交流,对国际出版业的状态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两个三联的经历使我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出版人。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世纪出版集团任职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舞台,让我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发挥,为出版事业努力奉献。”陈昕先生这样评价自己这几段重要经历。

    在上海三联、香港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陈昕先生主编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被认为在中国当代经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国际政治方面,他策划了“当代国际政治丛书”和“东方编译所译丛”,这两套书致力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名著的翻译和著述,既关注本土学者的最新力作,也发掘欧美国家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国国际政治学领域的知名品牌。在历史方面,他主持推出了在国内史学界极具影响力的100卷本的《中国文化通志》、12卷22册的《中国通史》、12卷本《中国断代史》、14卷本的《上海通史》等力作以及《中国共产党80年图集》《中国人民解放军70年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等大型当代史图集。

    在担任世纪集团总裁之后,陈昕先生依旧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书。他每年审读的书稿超过20部,远远多于大多数在一线出版社工作的领导,至于组织策划的选题则更为可观。他主持推出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括五个系列,现已出版了600多种,试图为21世纪的中国人提供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谱系。他特别注重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策划的《中国震撼》《中国超越》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发行高达一百多万册,还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他还参与主持《辞海》和《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在当代出版史上,恐怕很少有人像陈昕先生那样一生策划编辑过数千种图书。

    十多年来,世纪出版集团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历次国家级大奖评选中屡获佳绩,在刚刚公布的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7个图书正式奖独占鳌头。世纪集团出版的《辞海》(第6版)、《大辞海》、《英汉大词典》(第2版)、《中国通史》、《中华文化通志》、《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中华本草》、《古文字诂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十万个为什么》(第6版)、《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等一大批精品,都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珍贵注脚。

    编辑之思

    “出版的使命就是要努力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陈昕先生对出版的这份坚守,已经融入到世纪出版集团的血脉之中。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