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很久,我问自己,在以色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满街的神职人员吗?他们穿着黑色西服,头戴黑色礼帽,有的人双耳边还各有一绺小拌,很奇特,确实让人过目不忘。我还看到白天这些庄严的神职人员,晚上在我们住的酒店咖啡座,和美丽的姑娘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亲密地聊天。但这不是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城市的宗教气氛吗?一个随以色列丈夫移民来耶路撒冷的台湾姑娘跟我说,走在耶路撒冷大街小巷中,一点儿“坏事”也不能做。总觉着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大神圣都在你头上盯着你,你一点不轨行为也不能有。因为你无论有多大本事,做得多么诡秘,也逃不过神圣们的法眼。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的精神中心。《旧约圣经·诗篇》写道:”我们怎能在陌生的土地上颂唱耶和华的赞歌。啊,耶路撒冷,假如我忘了你,就让我的右手变得麻木不仁;假如我不把你作为我最崇高的愉悦,假如我不再记住你,就让我的舌头粘住我的上腭。“对于基督教徒,耶稣就诞生在耶路撒冷城南17公里的小镇伯利恒附近的一个叫马赫德的山洞。可见这个城市对基督徒意味着什么。每年圣诞节,这里总是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有一首基督教徒的歌,歌名叫《耶稣为耶路撒冷哭》。我曾在教堂附近听过圣徒们唱,旋律优美、曲调深沉,很好听。好像那旋律能让你说出内心的忧伤与烦恼,让你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但我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回北京后翻查资料,歌词是:“耶稣曾为圣城耶路撒冷哭,为了那些迷失的人在哭。迷失于苦难,迷失于冷漠,迷失于金钱,迷失于孤独。耶稣曾为圣城耶路撒冷哭,他为流离失散的灵魂哭。我祷告生命的救主,我的耶稣。”这真是让人深思的歌。耶路撒冷橄榄山上的主泣大教堂,外观设计很像一滴眼泪,也寓藏着这样的意思吧。他们相信,人间的耶路撒冷最终会变成天堂,上帝之子耶稣,被钉死和复生这自我牺牲的壮举就是为了拯救世界。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是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是“伟大的圣城”、“赐福的圣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的第九年(公元619年),他登上七重天,接受真主阿拉的祝福和启示。据说,就是踩着耶路撒冷的一块巨石升天的。从那时起,穆罕默德指示,把耶路撒冷作为穆斯林的朝拜方向。直到公元630年,才改为面向麦加。那块巨石如今仍在萨赫来清真寺高大的金色圆顶下面。萨赫来就是阿拉伯语“岩石”之意。穆罕默德赞美耶路撒冷,说:“耶路撒冷是真主在他所有土地中的选择。世界从这里展开,并将如一幅卷轴从这里收起。降落在耶路撒冷的露珠可以医治百病,因为这露珠是来自天国的花园。”这真是圣城的魅力。那样不同的三大宗教竟然一起尊奉着这有千百个故事、万千个传说的耶路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