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教育 自然教育 人格教育

    我国有“自卑而超越”的传统思想和心理,这在我们的文化典籍中俯拾皆是,历史上率先对“自卑而超越”心理进行心理学研究和论述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930年,他出版了《儿童的人格教育》,他对个体人格的关注对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教育关怀是阿德勒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动力之一,人格应是教育关注的核心。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同,阿德勒认为,虽然个体的成长主要是受童年特别是人生前四五年的影响,但人格是社会决定的,不是性决定的;人格的中心是意识,不是潜意识;个体行为的动力是自卑感,不是性。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即生活风格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基本定型了,主要有四种生活风格: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和对社会有益型。他发现,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生活性格有重要的影响,他把养育风格分为:民主与鼓励、过分宠爱、过于顺从、完美主义、忽视、拒斥、过于强迫、刺激孩子的性意识、惩罚、对健康过于关注,等等;并分析了不同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的重要的、几乎不可逆转的影响。“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而已。”学校教育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是孩子成长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教师应是精通人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人。对儿童的无知,使教师的教育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阿德勒是治疗“问题儿童”的专家,堪称“现代精神治疗之父”,他注重人格的整体性,注重优越感的目标追求,注重价值观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他总结了儿童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发展积极的异性观。他给出了“问题儿童”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关系建立、收集信息、澄清、鼓励、解释、认可、认知、情感突破、从不同方面进行改变、强化、社会情感、目标重建、鼓励他热爱奋斗,喜欢不熟悉的东西。从心理分析和治疗入手,是引导和解决问题儿童的根本之道。阿德勒的心理分析和人格教育的根本一点是把儿童的生活风格和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导到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上来。

    洛克的绅士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阿德勒的人格教育是否有道理,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也完全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无论如何,这些对人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所了解,而且可以让我们进行比较,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只要我们考虑一下,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竟然有那么多世界一流人物是出于英美文化传统(哪怕只要提一下牛顿、达尔文、亚当o斯密和凯恩斯等少数几个人),并由此导致了英美在世界上的崛起,那么,作为一名爱国者,就会去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去读像《教育漫话》、《爱弥儿》、《儿童的人格教育》这类书;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会去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去读这类书。

    读一读《教育漫话》、《爱弥儿》、《儿童的人格教育》这类书,至少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使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子女的教育更加有效。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 著 徐大建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定价:40元

   《爱弥儿》(精选本)
    [法]让 雅克·卢梭 著 彭正梅、彭莉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定价:42元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彭正梅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定价: 38元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