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史纲》
清华才子张荫麟短暂一生的唯一专著,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 钱穆称他:“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贺麟称他:“终能在史学界取得第一流的地位。”
7.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这是傅斯年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专著。但“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创见——独到的见解,篇篇都是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第一流的好文章。就这一本未完成的书之已完成的几篇文章,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8.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完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本书原分上下两册,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册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变迁,而以政治史为主干。本书最初是为大一学生而编写的,所以内容简明扼要,易于阅读,是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9. 《中国哲学史大纲》
这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是畅销百年、一版再版的中国哲学史入门书。
10.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这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经常参阅和广泛引用的经典著作,该书在李剑农1930年所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基础上,因大学教学需要,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这段历史补写了三章,更名为《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被美国汉学泰斗费正清誉为“对中国近代史的最清晰、唯一全面的评述”。
【作者简介】
夏曾佑(1863—1924) ,字遂卿,作穗卿,号别士、碎佛,笔名别士。杭县(浙江杭州)人。进士,授礼部主事。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又号永观,又号人间,谥忠悫。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甲骨四堂之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孟森(1869—1937),著名历史学家,擅治明清史,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孟森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
张荫麟(1905—1942),无字,号素痴,亦常作笔名,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汉族,江苏常州人。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
李剑农(1880—1963),又名剑龙,号德生,清光绪六年(1880年)六月十日生于邵阳县滩头(今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砖屋村,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