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一直画下去

  戴先生家中随处可见报纸、书籍,尤其是报纸,画室的墙上钉着各类报纸,客厅的桌上也正摊开一份报纸,标题赫然是“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为爱惜目力计,戴先生被迫放弃了读书,可他依然关心着社会时事,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不算正在创作的《道德经》,《戴敦邦画谱全集》已经分七类收录了千余幅精心之作。可戴先生还嫌不够,想自辛亥革命一路上溯,画甲午战争,画太平天国,“我要画就画太平天国内讧,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是怎么互相残杀的,把悲剧性的一面展现出来!”可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我只能一直画下去,一直画到我自己画不动,画到我死为止!”戴先生说,自己这是在“寻死”。

  戴先生书房外的走廊,挂着多幅《金瓶梅》人物图,潘金莲、李瓶儿,惟妙惟肖。再往里走,进得房间,墙上全是他的粉丝们再熟悉不过的作品: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西门庆……戴先生说,他之所以能画得这么活灵活现,是因为他多取材于身边的人物:“李逵其实就是个流氓嘛,原来我也认识一个流氓,我就把他这个人的很多特点画进去了。”小小的书柜中,放着《水浒传》《红楼梦》等,这都是戴先生为了创作曾一读再读的。此外,还有港版的沈从文所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及更细化的《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国古代军戎服饰》等,为了把人物画准确,这都是戴先生创作时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没有它们,《戴敦邦画谱全集》中所收《中国仕女图》与《中国甲胄图》两卷,是完不成的。此外,陈老莲、任伯年的画集都摆在最显眼位置。戴先生说,他学画《水浒》人物,就从陈老莲入手:“‘文革’的时候,我没事可干,就从单位借来陈老莲的《水浒叶子》,从头到尾临了两遍,从此以后,这本书就永远变成我的了。”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