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敦邦,193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镇江丹徒。著名国画家。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曾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1976年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新绘红楼梦》《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等。从艺五十五年的总结《戴敦邦画谱全集》(珍藏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8月将在上海书展举办签售活动。
要拍照了。戴敦邦先生紧一紧面孔,穿上搭在椅背上的中式对襟衫子,立在墙上的巨幅画作前。刚一站定,他又快步走开,伸手去拿放在一旁架上的金丝眼镜,替下鼻梁上架着的那副有一只镜片是墨黑的眼镜。“戴着这副眼镜拍照,人家还以为我是海盗呢!”戴先生这一说,他笑了,我也笑了。
笑归笑,心里是酸楚的。现在的戴先生,已有一目失明,靠了剩下的一只眼,他仍然每天勉力画画。画室墙上,是他现在正在创作之中的作品:《道德经》。戴先生说,他要靠手中这支笔,画出以前只存在于典籍中的那个老子描述的初民社会。戴先生指着墙上的画说:“你不要以为我自己想画这么大!我现在已经画不了小画了,眼睛看不见,只能画这种大画!”可就算画大画,对戴先生来说,也是困难重重,只能凭他以前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和画家的直觉来进行。他现在所能做的,是先把人物部分完成,至于背景、上色和其他细节部分,戴先生挥一挥手,说:“这些东西,我大概是完成不了了,到时候,让我的儿子,还有我的徒弟画去吧!”
戴先生的客厅里挂着多幅辛亥革命人物群像,那是为了辛亥一百周年而创作的。为了赶在正日子之前交稿,戴先生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投入了全副身心。就像以前他画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名著一样,这一次,戴先生依然反复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把历史背景、人物身世吃透了,才下笔。“我画到后来,就痛哭,哭什么? 哭那些烈士。林觉民死的时候才二十几岁,他那封《与妻书》,写得多感人啊!看看这些烈士,再想想我自己,能不哭吗?”那个时候,戴先生的眼睛就已很不好了。画完了这一组浸透了心血的人物群像,他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