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时不到,复兴中路思南公馆区入口,作家王小鹰、王若虚边交谈边往里走。从“思南文学之家”入口处排起的队伍一直延伸到路口,王小鹰问:“今天讲什么呀?”在作协工作的王若虚回答:“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办个莎士比亚作品朗诵会。”王小鹰连声道:“老灵的,老灵的。”
今年2月15日起,命名为“思南书集”的露天书摊和“思南读书会”每周六固定在上海闹市区思南公馆举办。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思南读书会”第12讲、13讲破例在周三举办,“思南书集”也第一次摆到工作日,10多位出版社社长、总编和作家轮值当“掌柜”,为读者服务。
著名作家充当书集卖书人 10时,作协旗下的作家书店摊位,王小鹰和王若虚作为首批志愿者上岗,换上棕色工作围裙,迎接书友。一袋袋包装精美的玫瑰花被送到七家书店摊位,这是要送给购书顾客的礼物。主办方的创意来自西班牙,4月23日这天,西班牙很多城市都有特别集市,人们会向爱人赠送一枝玫瑰,向孩子赠送一本书,行至今日,男士赠女士玫瑰,女士还之以书本。
30岁的白领杨小姐在作家书店挑挑翻翻,得知为她服务的就是作家本人,又惊又喜。选了《繁花》、《众声喧哗》,她请王小鹰再为她推荐一本能送男生的书。《假面吟》和《我为你辩护》之间,王小鹰推荐了后者,“有点推理和悬疑色彩,男孩子应该爱读。”拿着书和玫瑰,小杨兴冲冲与两位作家合影。“在这里等人,看到有书就来看看。虽说读书不一定要认识作者长什么样,但能见到作者还是很开心。买书、阅读是一股激情,今天见到作家,激情就涌上来了。”“没有打折。”小杨笑道:“不是很重要,差不了太多钱。”
10时10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陪着来上海考察实体书店的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逛书集。对于上海出版界的做法,成都客人很感兴趣,来到作家书店摊位前,傅勇林还邀请王小鹰等上海作家去杜甫草堂继续做阅读推广。从数十米距离的“思南文学之家”赶来的工作人员向徐炯汇报:“又爆满了!我们给老人、孩子优先安排好了座位,很多年轻人就在后面站着。”
“好声音”朗诵莎翁名篇 “啊!光芒万丈的缪斯女神呀,你登上了辉煌无比的幻想的天堂……”《亨利五世》的开场白气势磅礴,朗诵者是戏剧专家荣广润。“选择《亨利五世》的开场白,是因为这段念白与中国戏曲的表达方式最相像。”“思南文学之家”里,百余个座位在5分钟内满座,很多读者站着听完全场。“下午还有一场王安忆的”,室内塞得满满当当,只能暂时“谢客”,好在下午还有一讲,可以弥补来得晚的读者的遗憾。
曹雷、王肖兵搭档的《威尼斯商人》,梁波罗的“哈姆雷特”,童自荣的“罗密欧”……一组又一组重量级朗诵嘉宾登场,台下时而闪光灯喀嚓一片,时而掌声雷鸣。翻译家张冲讲完不同译本莎翁作品比较,台下立刻有读者接过话去分享自己的心得。“思南读书会”创办人之一、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很感慨:“活动办了两个多月,大大超乎预期。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作家和读者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空间,没想到读者这样热烈。这反映市民的阅读需求确实很大,也显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特点,大家踊跃参与公共活动、读书话题。每场活动都有这样很高质量的、自发的读者互动。”孙甘露介绍,“思南读书会”口碑渐起,“我们挑选能保证一定学术质量的作品和活动推荐给读者,文学为主,兼顾其他门类。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比起热闹、喧嚣,读书更需要静,我们是给安静的读书人一个见面交流的机会。”
12时,朗诵会在童自荣特意挑选的莎翁最后一篇作品《暴风雨》中落幕。思南书集里,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在上海图书公司摊位“上岗”。同时段“值班”的还有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史领空。高克勤笑说:“我们的书相对小众一些,但可以‘压箱底’、传代。不管是阅读还是书店,都贵在坚持。”刚为买了因韩剧“星星”走红的《九云梦》的女孩签字留念,又有读者拿着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向高克勤请教,“‘词话’是什么意思?”买《九云梦》的沈小姐在附近上班,午休看到平时周六才摆出的书摊,“带几本书回办公室,挺好。”
13时,“思南文学之家”阳光房外又排起了长队。排在最前头的陈先生是一家企业的内刊编辑,“今天特意请假一天泡在这儿。”“思南读书会”举办以来几乎不缺席,爱跑各类讲座的陈先生说,顶喜欢这里,因为没有门槛,“有些地方要预约,可能报不上名,有时电话还打不通,这里只要愿意排队,就能听上喜欢的作家讲座。”陈先生上午9点不到就来了,午餐三个馒头解决,妻子留在原地,生怕丢了下午的座位。“有精神食粮就饱了”,他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