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纪念马尔克斯

  间点回溯到更为久远的过去,再从记忆里进行顺叙,返回第一个时间点。颠覆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比较单一的叙事顺序。三是作者把传说、历史、圣经故事、想象和现实等等糅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个故事。有些魔幻的情节,能让读者多维度地理解人生。

    以前的西班牙语文学多为现实主义,叙述方式比较单一,那时的读者被动地阅读全能全知的作者所叙述的故事,而从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美文学爆炸”开始,小说的特点就是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小说再创作。

    您现在回首再读这部小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翻译的时候,可以说把《百年孤独》已经读透了,后来就没怎么再次读过。

    1988年,我有机会去了马尔克斯的故乡阿拉卡塔卡,当时是和马尔克斯的弟弟一同去的,那里有一个“文化之家”,是马尔克斯的纪念馆。亲身去了作家成长的地方,对他小说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层。《百年孤独》中在描述爱情的时候,会写出现黄蝴蝶的征兆,但国内西语研究时都认为这是作者认为的不祥之兆,去过《百年孤独》故乡后,才知道这其实是爱的象征。马尔克斯还有一些迷信的观念,比如他偏爱黄色,认为黄色是他的命运保护色。马尔克斯登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的时候手拿一朵黄玫瑰,因为他认为这能辟邪。原因是在他之前获奖的两位拉美作家都在得奖后不久去世。今年3月6日他生日,他出现在公众眼前的时候,口袋里也插着黄玫瑰。

    您有没有翻译过马尔克斯其他作品?

    我没有再译过他的作品。后来翻译过的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的散文部分,秘鲁作家伊萨克·费利佩·蒙托罗的《金鱼》,以及墨西哥短篇小说等。

    人说马尔克斯是“把最不现代的内容变成了故事”,您怎么看?

    这可能是作家评价他的一种角度吧。马尔克斯小说不是简单地以内容新奇和叙述技巧取胜,而是有他的哲学理念作为内里支撑,他说过,“生活本身就是魔幻”。曾经有当地记者问马尔克斯,如何通过小孔看人生而不被别人发现?他回答道,只能以死亡角度去审视整个一生。

    最后一个问题,您有读过马尔克斯最新翻译版本吗?如果有的话,您觉得如何?

    没读过,只是读过相关评价。好作品应该有多种版本。对于“翻译有没有定本”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翻译的定本应该是好的译作的综合,这样才能尽量多地吸收原作的精华。希望未来《百年孤独》也能够像《堂·吉诃德》一样,拥有像杨绛、董燕生、孙家孟这样等诸多名家翻译版本。

    1.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5年7月至1966年9月闭门写作《百年孤独》的房间

    2.佩戴黄玫瑰的马尔克斯

    3.北京世纪文景出版的《马尔克斯传

    4.1966年马尔克斯与妻子梅赛德斯在一起

    5.《百年孤独》第一版的封面,出版于1967年5月30日

    关于马尔克斯的小知识

    ●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的加勒比海边小镇——阿拉卡塔卡。父亲是邮电所的报务员,母亲出生于名门世家。他小时候,父母无暇照顾他,所以他在8岁前一直跟着外祖父母生活,在外祖父的老宅子里度过童年时光。外祖父是位退役军人,曾领着他去看马戏、望弥撒、看电影、散步,也给他讲小镇的历史等。外祖母则是迷信又满腹故事的人,她给小马尔克斯讲了读多仿佛凿凿有据的鬼怪故事。

    ● 据曾利君《马尔克斯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介绍,在1988年和1990年,马尔克斯曾有过短暂的中国之行。1988年秋,他来到中国,住在上海。他来的目的之一是想取得版税,但当时中国尚未加入国际版权组织,他未免有些失望。1990年10月15日,马尔克斯以一个普通旅游者身份来到北京,下榻于北京国贸大厦。在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的帮助下,和一些学者、翻译家长谈了2个小时。这两次中国之行对他而言,虽然不甚愉快,他也曾放言不卖版权给中国,但并不影响中国作家对他的崇拜和中国读者对他的喜爱。

    ● 据马尔克斯作品全球中文简体版独家出版商新经典文化总编黎遥透露,马尔克斯作品在内地已授权出版7本,其中6本小说,1本演讲集,当中以《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最为畅销,迄今为止,《百年孤独》销售已突破260万册。

    ● 2008年,北京世纪文景出版了哥伦比亚著名传记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尔的《马尔克斯传》,卞双成、胡真才翻译。这本书被马尔克斯本人认为是“迄今为止写他的所有传记中最好的一部”。在书中也收录了与其相关的多幅珍贵照片。萨尔迪瓦尔花20年调研创作,在书中详尽论述了马尔克斯的生活背景、文学训练、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并圆满回答了萦绕于作者脑际达20年之久的两个问题:能写出《百年孤独》一书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产生这部奇特小说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的底蕴究竟是什么?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