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问题往往成为政治问题
作为一名记者,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开始采访两个故宫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作为一个日本人写这个故宫很奇怪。我当时的回答是,有两个故宫这是不是正常的?在一个中国里面有两个故宫博物院,展览的都是中华文物,是不是很奇怪的?
民进党在2000年到2008年之间一直在推动所谓的“故宫改革”,这个“故宫改革”有很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把故宫“去中国化”。就是要把故宫变成一个亚洲性质的博物馆,而故宫原来是中华文化的博物馆。他们推行了八年这样的政策,但是没有成功,因为2008年国民党上台了。周功鑫,还有马英九政权,面对民进党推动的一些故宫改革,要把故宫的定位回到原来表现中华文化的博物馆。我看到了这个变化,因为2007年到201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当《朝日新闻》的特派员。我自己亲眼看到这些变化,觉得非常的意外,反而那边的台湾民众觉得没什么意外的,一个博物馆的定位为什么要改变呢?而且还在短短的十年内换了两次。原来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博物馆。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只有在台湾会发生。所以故宫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政治议题。
我是一个专门写政治外交、两岸问题的记者,不是写美术的也不是写文化的。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写故宫,你又不是文化记者。其实我这本书的观点并不在于文化的意义上,而是在于政治的意义上。那政治的意义上的内涵是在哪里?是故宫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统以及正统性,有时候被政治利用,成为政治的道具。
希望大家如果有机会看我的书,不要期待通过我的书了解文化,而是了解两岸的政治和历史。我也是希望利用故宫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视角,让大家多一些对两岸政治的了解。
李天纲:两个故宫争的其实是文化正统
我看了之后,觉得这本书还是比较客观公正地描述了整个的中国,其实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出国共之间,以及我们必须坦率承认的现在两边都称自己是中国文化传承者的这样一种关系。两个故宫争的其实是文化正统。就像刚刚野岛刚先生讲的这本书其实不是一本讲古董、讲文化、讲国宝的书,而是一本讲政治的书。没有点明的是,作为记者跟学者的差别,学者就必须讲这个问题讲得学术。学术上来说这个关系就是国族认同的问题。
如果要叫我谈谈故宫的话,其实我们有几个故宫,作为宫殿的话我们还有一个沈阳故宫,在满清入关之前是在那边立了国号“清”的。另外作为国宝的话还有一个故宫, 吉林故宫,当时马衡先生就是第一任馆长。不久溥仪就把他在天津最好的文物都带到了吉林伪满洲国。在1937年北平沦陷之前,文物南迁,把所有的文物打包成几千箱,然后经海运至上海,再由吴淞口入长江运至南京。再不行了以后又运到武汉和重庆。所以中国人这个视国宝如命,不单单是一个收藏品,其实还有一个政治上的国族认同问题。因此这个文化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当然现在我的观点是希望这样一个政治问题能回到文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