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两个故宫的离合》复旦大学讲座
时间:2014年3月24日
地点: 复旦大学第三教学楼3108
嘉宾:
野岛刚 李天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
读者提问
学生:有一些人说中国文化在台湾而不在大陆,我想请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野岛刚:这个,我是一个日本人,可能不太好说。1949年时蒋介石带去台湾的不只是文物,还有很多教师、京剧演员等文化产业从事者。很自然地在台湾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他们对此感到骄傲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他们的这个说法有点过于极端,不太可能中国所有文化都在台湾,两岸都有,只是由于隔离了半个世纪之后各自的文化表现方式和优势可能不太一样。所以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但是孰优孰劣不是这样简单的问题。
学生:日本民众普遍对中国文化有多大热情?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都是出于什么心态,是作为儒家文化圈的一员,还是作为外国旁观者来看待的?
野岛刚:我们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亚洲,我相信,应该是最好的。例如说汉字书法。汉字,韩国、越南都学过但也都放弃了,因为汉字太难了,学了之后好几年一直都要练和背。这样去学一个文字语言实在是很难的。但是我们日本人一直在保护和好好学习汉字。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是一种,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的这种感觉。在日本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都卖得非常好。因为对日本人来说差不多1500多年历史上一直在接受中国文化,汉字书法、茶道等等都来自中国。
野岛刚:故宫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统以及正统性,有时候被政治利用
这本书2011年第一次在日本出版之后,2012年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后来简体字版终于在中国大陆出现了,我非常开心。
“台湾故宫比北京故宫好”不正确、不客观
先说一下北京故宫跟台北故宫的对比,台湾那边的民众,还有台北故宫的工作人员都相信北京故宫是空壳,好的东西都被台北故宫拿走了,所以看不起北京故宫。可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正确、不太客观的看法,因为北京故宫的文物现在有180万,台北故宫有70万,从数量上来说,明显北京故宫比台北故宫好。有一些藏品确实是台北故宫的比较好,比如说翡翠白菜、红烧肉这些比较有名的文物都在台北故宫。总体来说北京故宫在很多方面比台北故宫好,但是为什么台北故宫以及台湾民众们会认为北京故宫是一个空壳?这是一个关键的历史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思维是一直停留在1949年那个时候的,当时国共内战结束,蒋介石跑去台湾时携带了大量的黄金以及故宫的文物。在那个时候,国民政府挑选了故宫文物中最精华的部分,大概有3000箱,所以在故宫工作的人知道最好的文物都到了台北故宫,因此看不起北京故宫。但是台湾民众不知道,1949年之后北京故宫一直在努力收集很多文物,不断扩大收藏品,不了解这样一个历史情况,所以才会一直跟我说“你去北京不要去故宫,那边只有建筑”。
北京故宫参观的方便性存在问题
但是北京故宫的确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去过故宫的人都没怎么看到过文物,主要是看建筑,里面太大了,走不完。比如我们日本人,来中国旅游到了北京,游览故宫的行程通常就是上午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能看完吗?不可能,也就看了一些太和殿之类的建筑就会觉得很累、走不动了,没有看文物就走了,中午就在全聚德吃烤鸭,然后下午去看万里长城,就结束北京一天的行程了。所以,虽然北京故宫的文物是不错的,但是从博物馆功能的角度来说,参观的方便性是有问题的。
台北故宫建设的时间其实不是1949年,而是1965年。为什么之间的16年没有建博物馆呢?这与当时“反攻大陆”有很大的关系。蒋介石相信马上就可以回到中国大陆,把文物带回。所以觉得好好管理就可以了,不必盖一座博物馆。后来大概是经过了60年代,美国也反对“反攻大陆”,大陆的国力也在上升,才准备在台湾长期呆下去。他们也知道外国人特别喜欢故宫的文物,所以不如在台湾盖一个故宫博物院给外国人看,台湾有中国文化最精彩部分的文物。所以1965年才决定建这个故宫博物院。但是他们还是很害怕解放军的空军去轰炸台湾,所以他们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建设,在山中挖了两百米的库房来保护这些文物。这是一个神秘的库房,外面的人很少能进去,一般的观光客绝对不能进去。进入这个库房需要过五道门,五道门锁的管理者都不一样,管理非常严格。
现在台北故宫的大陆游客很多,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到了台北是一定要看故宫的。随着两岸开放和自由行,原本很安静、不需要排队的台北故宫,变得很热闹,看一个白菜需要排一个半小时的队。而他们从大陆游客这边赚来的钱,会用于扩建。听说今年要通过一个预算案,五年后台北故宫要扩建三倍规模,他们称为“大故宫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