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12年,以不同形式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多万人,注册写手计有200多万人。其中通过网络获取经济收入的已达10万人,职业与半职业的写作者超过3万人。而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48亿,远高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的应用。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已走出写作与传播的平台与媒介的单一模式,正在走向“全版权营销”,即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在线阅读和无线阅读,还可以出版实体的纸质图书,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网络游戏、动漫作品等,开发出相关的衍生产品。有人认为,现在的网络文学,“已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这样的一个说法,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创作方面看,点击量最高影响也最大的网络长篇小说,依然是虚构类的作品,尤其是玄幻、仙侠类,更是一路领先。综合年度各种排行榜的情况,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我吃西红柿的《莽荒纪》、唐家三少的《绝世唐门》、鱼人二代的《校花的贴身高手》、梦入神机的《圣王》、耳根的《求魔》、猫腻的《将夜》、风凌天下的《傲世九重天》、辰东的《遮天》、御赐鹿鼎公的《网游之天下无双》、石章鱼的《医道官途》。10部作品,内蕴各各有别,但无一例外都是仙侠与玄幻、灵异与超能一类。如果说穿越小说的流行,背后是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偿历史的缺失的话,那么玄幻类小说所以流行,多半是经由放达不羁的想象与幻想,对于人的能力的无限放大与对于人性的极端神化。正因玄幻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能力超凡,武技诡异,拥有毫无限定的自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便构成了一种极大的满足与快乐的诱惑,提供了放松心灵、体验自由的机会。在充分地娱乐读者的关节点上,它们把自己与传统型的小说创作明显地区别了开来,由此实现了自足与自立。
2013年的网络文坛,除去长篇小说创作的强势增长,还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现象,其中尤以两个方面的动向最值得关注。
一是文学网站与网络公司围绕着市场走向的并购与重组。今年以来,先是脱离“盛大”文学的原“起点中文”网核心团队,与“腾讯”合作另组“创世中文网”。不久,“腾讯文学”高调亮相,宣告网络文学成为腾讯核心业务。此后,具有行业优势的门户网站,如“新浪”、“腾讯”等,将其读书板块独立出来,成立了新浪阅读公司,腾讯读书频道。百度网和凤凰网也先后创建了自己文学网站和文学频道。百度在建立“百度多酷”之后,还计划并购纵横中文网,大举进军原创网络文学领域。这些动向隐含的信息是,文学网站将以集团化、产业化的模式进而凸显和强化,过去的以内容为主的网络传媒的读书与文化频道,将以实体公司的形式彻底转型,由传播性、媒体化,变为经营性和市场化。
二是网络文学成为网络经济新支点,网络作家日益成为吸金大户。网络作家通过阅读点击和纸质版税,由不赚钱到开始赚钱,是近年来逐步出现的现象。2013年,这个现象更为凸显,尤其是那些在不同类型写作中作品较好、读者众多、影响甚大的“大神级”作家。12月初,《华西都市报》发布了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其中的网络作家子榜单,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血红分别以2650万、2000万、1450万的版税收入排名前三。而作家富豪榜的主榜单,莫言虽有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强力支撑,但仍以2400万元的版税收入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依然是年度版税收入2550万元网络作家江南。
以上情形都清楚地表明,在当下的中国文坛,立足于新技术平台的网络文学,已以持续而海量的生产与传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存在。而且由它的从业人数、行业规模和社会影响来看,都呈一种几何数字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的这种强劲崛起,从文学、文化的生态上说,消弭了文学雅俗分化的原有界限,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学的产业发展,在拓展文学领地、重构文学格局上,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但毋容讳言的是,它同时又带来不少新的问题,提出许多新的挑战。比如,网络文学强化了文学中的通俗乃至低俗倾向,使文学在分化与泛化中,数量激增而质量下滑;网络文学从创作、传播到阅读,都更为追求利益与利润的最大化,使得经济的追逐更甚于社会效益。还有,网络文学发展的迅疾与庞杂,超出了人们已有的文学经验,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网络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基本上是在一种无监管、无批评、无制衡的自然状态中自我运行。这些情形从整体和长远来看,都是存在着诸多问题,隐含着种种隐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