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书香: 2013上海书展走笔

    8月14日,201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约而至。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新书、名人、演讲、论坛、发布会纷至沓来。书展每天都制造出自己的沸点,热烈呼应着上海长绵不去的40度盛夏。据书展组委会透露,走过十年之路,上海书展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书首发平台,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中文书展之一。今年,他们再秣马厉兵,倾力打造出十周年展,“文化盛会、百姓节日、理想书房”,是上海书展的目标,也是决心,更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结果。

    亮点:开闭幕式有新意

    今年适逢上海书展举办十周年,为进一步体现公益、务实、惠民的文化特色和勤俭办展、品质办展的理念,本届书展没有举办十周年庆典活动,并将开幕式别具新意地改为新书发布会、揭牌仪式、主题论坛和年会论坛四场重头活动。

    这四场活动的分量都可圈可点。

    《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倾力之作。这套共36册的新书与该社先前出版的两套大型丛书《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和《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为同类书籍,也是该社近年致力于推动学界开展东亚汉文文献整理工作的重要成果。新书发布当天,复旦逸夫科技楼里名流穿梭,书香四溢。与此同时,在思南公馆举行的“思南文学之家”揭牌仪式是书展开幕的另一高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题写的牌匾是现场最大的亮点,而“思南文学之家”被假以新文化地标的身份则成为上海滩又一文化盛事。

    两场论坛的出席嘉宾也都名声甚响。主题论坛以“书评时代”为题,邀请伊恩·布鲁玛、杰夫·戴尔、韩少功、阿城、李长声、止庵、苏童等中外名家畅谈所见所思。中国书业馆配年会论坛之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云集全国图书馆和出版社高层,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上海图书馆副馆长陈超等济济一堂,对加强全国高校和地方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学术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届书展的闭幕式也走轻盈、文艺路线。因为闭幕当天恰逢星期二,故主办方将其命名为“相约星期二”。品书香,纳清凉是书展倡导的生活方式,主办方遂推出一场文化文艺界名人参与的诵读会,为7天的繁华盛宴在结束时注入一抹清凉。20日晚,焦晃、周克希、伊利亚·卡明斯基、赵丽宏、陈丹燕、狄菲菲、曹可凡等各界人士将齐聚书展主会场,用三个小时时间,以隽永的朗诵,向2013上海书展说再见,并在书展这本大书最后合拢的册页上,别以最具回味的封笺。

    本届书展力求把全部力量和资源投入到为读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上来。细致的主办方在细节上做足功夫。有一例可以佐证:去年书展闭幕日最后离场的河南籍读者蒋欢母女,今年被组委会以读者代表身份邀请而来。书展服务于民、书香浸润百姓的理念显然已根植于工作的每个细节。

    还有一点必须一提。十周年之际,主办方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专、精、特民营实体书店参展,形成“品牌实体书店展区”。“久久读书人”、“季风书园”、“鹿鸣书店”、“杭州晓风书屋”、“蒲蒲兰绘本馆”都在这里安营扎寨。

    品位:力推重磅新书

    据最新统计,本届书展参展出版社达500多家,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出席的中外名人和嘉宾作者超过900人。可观数字下是一系列新的历史纪录、一众老中青文化名人的全新亮相、一批扎实厚重香氛袭人的书籍册页。

    本届书展的一大亮点是众多老文化名人再续新篇。

    开幕第一天,92岁高龄的连环画大师贺友直老先生的《走街穿巷忆旧事》——贺友直画说老上海专题展重磅推出,54幅“贺氏白描”都是老先生的最新力作。更具匠心的是,这套出版物将传统纸质出版物与互联网、移动通讯整合在一起,手机扫一扫,便可以随身“读视听”。老艺术家遭遇信息化时代,其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张扬着海派文化的精髓。

    可与贺老年龄比肩的是97岁高龄、有20世纪美术领域马可·波罗之称的迈克尔·苏立文。这位英国艺术家以“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为题,以他者之眼和同情之笔,亲临书展,为观众演绎中国艺术一个多世纪的过往。

    去年书展上,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女士在8月19日首发了自己的处女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今年,87岁的王文娟又特别选定这个时间举办《孙道临传》签售活动,以纪念爱侣孙道临先生。

    另一个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来到本届书展,他就是《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的作者、92岁的饶平如先生。他用质朴的画作、真挚的情感,把与妻子近一个甲子的爱与哀愁讲述给大家听。

    强化文化品位,力推重磅新书。各地出版社重点打造的中国梦主题出版物,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最新成果的优秀出版物,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以及一大批作家、学者到场宣传、签售首发新书,成为本届书展引人注目的风景。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