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各种因缘际会,说不定哪种偶然的相遇,最终却撞出必然。就像马原和章小东这两位或许八竿子打不着的作家,因为差不多的时间出了小说,撞在我们的视野里,却有了让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来关注的理由。
一个是住到云南乡下、过起“接地气”生活的前先锋派作家,一个是旅居海外、颇得家传的名门之后,马原的新作《纠缠》通过财产的纠缠写了现实的荒诞,而章小东的《吃饭》则在日常的吃饭中写出了生存的况味和现实的失落。两本书风格迥异,却都在平常中写了平常,力图让人读出不平常来。那种不平常的回味,就像作家阎连科形容的,是“来自物质的精神之思”,是作家对当下现实的关照方式,是他们力图表达与读者共同去寻找答案的现实之惑。
没有什么能像“现实”二字这般令人焦虑,它每天都会以吃饭或者财产的方式纠缠在我们身旁。谈及现实多数人总觉得罄竹难书,然而面对作家,我们却总希望他们妙笔生花能深刻反映出现实来。
然而,就像人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不尽相同:有人批判当下的不公,也有人怪罪历史的错误。同样对于文学,各人也有不同的评判和理解方式。文学或者现实或许是我们进入《纠缠》和《吃饭》的同一道门,但理解的出口却有很多种。
那种关注现实的方式,那种理解文学的方式,本身,不也是一种现实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