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好编辑”颁奖:兴趣是主要驱动力

    2013中国好编辑颁奖典礼暨中国好编辑论坛”在京举行,八个门类共产生了80名编辑入选“中国好编辑”。其中,黄昱宁、徐卫东、孙晓林、徐德霞、余桂林、张建、潘良、蒋永军成功进入“好编辑状元榜”。

  据悉,本次推选由中国编辑学会提供支持,国内出版业门户网站百道网与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领衔主办,旨在发现“藏身于书后”的好编辑。活动按文学、社科人文、生活、少儿、财经、辞书、教育和科技八个类别进行编辑推选。推选遵循“好编辑以书为证”的原则,不论资排辈,不论体制身份,推选结果根据投票和核查产生。推选活动共有42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和民营机构的优秀编辑参加。

  在八个门类中,颇受关注的文学类获奖编辑有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黄昱宁,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莫言作品资深责编曹元勇,长江文艺出版社主任编辑、刘震云、六六等著名作家的责编张维以及上海99读书人编辑彭伦等十人。

  “兴趣是主要驱动力”

  文学类“状元”黄昱宁多年来致力于译文社外国文学的布局,由她本人担任策划及责任编辑的《狄更斯文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菲茨杰拉德文集》(上海图书奖一等奖)、《奥登文集》、《相约星期二》、《性本恶》、《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等广受瞩目。1997年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后,黄昱宁就开始了自己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的编辑事业,“至今连科室都没有换过”。谈及这十几年来编过的重要外文书,她特别提到米奇·阿尔博姆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据她回忆,在90年代末期,这种既是文学作品,又是疗伤系的“心灵自助”类书籍在国内较为稀缺,还未形成体系,而这本书从策划选题到请名人作序,在当时都有一定填补空白和开创性的意义。关于外文编辑职业,她坦言对双语能力要求较高,“而具备这项能力的人受到的诱惑会比较多”,因此兴趣才是主要驱动力,一旦入行更需要极大耐心。

  编辑最重要是细心和有冲劲

  人文类“状元”是来自中华书局的徐卫东。累计销售量42万的《万历十五年》(增订本)就是出自他之手。他告诉南都记者,对于编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细心和有冲劲,把文字变成书传播出去。谈到与作者沟通的心得,他回忆了与《秦始皇的秘密》作者李开元的交往经历。2005年11月徐卫东在网上第一次看到李开元的文字,非常感兴趣,“希望把自己欣赏的书稿介绍给更多的读者去读。”“我是第一个去找他的。”徐卫东说,因为自己的诚意和史学素养,李开元最终从十多家出版社中选择了他。

  学术类“状元”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孙晓林摘得,他是茅海建著作、金克木集及《傅山的世界》等重要学术著作的责编。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