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大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少数教材出版大社实力雄厚,无论从产品的建构上,还是营销的人力物力上都有更强的竞争力,占据了高校教材使用的主要市场。而民营教材出版公司运用灵活的销售手段,也在本地市场中取得了不少的份额,这两头的挤压,使得很多中小型教材出版社倍感高校教材出版的艰难。
我国高等教育急速扩张的巅峰时段已过,“十二五”以来,高校招生规模近两年已有所下降,这种招生规模的缩减,也势必给高校教材的使用量造成相应的影响,而且还会越来越明显。
高校教材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当前,我国高校教材的出版和市场,虽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教材出版社都在探索电子教材的出版与使用,有的已开始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立体电子教材(电子版教材、网络教学平台、碎片化数字教学资源等)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出版社产品线,规避使用盗版教材、复印教材和旧版教材的情况,不仅使出版社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且可以节约成本。
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领下,狠抓教育质量、提升人才质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核心。在全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前提下,高校出版社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就是抓高质量的教材出版。所以,高校出版社应根据自己的优势,走专业出版、特色出版的道路,在其基础上,打造学科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同时充分利用身处高校的有利环境,为本校、本地教学科研服务,把握好本地优秀教材出版和市场机会。只有创立出自己的特色学科教材品牌,特中出精,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高校出版社致力于教材出版,发展到今天,已呈现繁荣的景象。我们相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材出版社将根据教学发展的变化,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品,更好地做出优质教育精品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