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揭开远古历史之谜

    北大竹书本《老子》有多完整?研究表明,比之前的版本——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更完整!据考证,目前通常所用的《老子》马王堆本虽是全本,但比较残破;而郭店本内容则只有今本内容的五分之二。北大竹书本《老子》,全书仅缺少一两枚,达“218枚,5300多字”——五千言《老子》的最完整古本就此面世。更为奇特的是,北大竹书首次发现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分别对应今本《德经》和《道经》,“这种命名方式在《老子》古本中是首次发现”。每篇均有分章符号,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这是探讨《老子》分章最原始最齐全的资料”。——《老子道德经》可能从此改名《老子德道经》。此外,汉代人读此经的分章是77章,也非现在熟知的81章。重新解读与考证《老子》一书,尤其是汉代人怎么理解老子思想,又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学术界乃至公共知识界的热门话题了。

  再拿我们熟知的“神医扁鹊”的典故来讲,“扁鹊”实际上是古代对医术高超者尊称的一个通用名词,并不是一个人的专用名字。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一位叫秦越人的医生,因医术高超,被百姓称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这位创制“望、闻、问、切”四诊法,会用银针在穴位行针,给齐桓公看过隐疾的秦越人,就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神医扁鹊”。那么,我们还能看到这位秦越人当年的药方吗?我们还能据这位中华神医的神奇药方续写中华医学曾经的神话吗?北大竹书,或许就能解答上述问题。

  在这批竹书中,有记载着180多个医方的古代医书,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等。这是继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之后最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很多内容从未见诸于世。北大竹书中这部分内容现存700余枚竹简,完整简530余枚;这些竹简中有少数单独的药方有篇名,如“秦氏方”、“氵今游方”、“翁壹方”。这些人名应该就是古代名医,其中“秦氏”或许正是战国名医扁鹊(秦越人)。读扁鹊的药方,了解扁鹊的医术,不但饱两千多年后我们的眼福,这些方术还将是中华医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史记》的参考文献之一,提供了西汉早期人们讲述秦朝历史的一个新文本

  司马迁做《史记》,最初也是写在竹简上的。北大藏西汉竹书的历史典籍,正是与《史记》同时代的产物,甚至于还是《史记》的原材料与底本,具有“原《史记》”、“前《史记》”、“新《史记》”的独特史料价值。

  北大竹书中有古代史书《赵正(政)书》,这就是一部从未面世过的新史料文献。该史书围绕秦始皇之死和秦朝灭亡,记述了秦始皇(文中称之为“秦王赵正(政)”)、胡亥、李斯、子婴等人物的言论活动。据考证,书中对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分别称为“秦王赵正(政)”、“秦王胡亥”,而不是“始皇帝”、“二世皇帝”,这说明作者并不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该书成书年代应在西汉早期,书中的部分段落还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虽然不尽相同,但也极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的文献之一,因此具有无可比拟的史料价值。

  在北大竹书中,看过司马迁曾搜集与使用过的史料,还有战国晚期贵族子弟们所专用的政治学教材《周驯(训)》,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官方成果,非权贵家族不得享用,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北大竹书中有一篇史书类文献《周驯(训)》,共有200余枚竹简,近4800字,目前研究者认为可能就是《汉书·艺文志》“道家”下著录的“《周训》十四篇”。全书采用“周昭文公”训导“恭太子”的形式,记载了上自远古的尧舜禹、下至战国中期的很多重要史事,包括前所未见的商汤对太甲、周文王对周武王的训诫等,另外还有论述治国为君之道的长篇文字。相关研究专家称,“周昭文公见于先秦文献,是战国中期的东周国君,‘恭太子’则是西周君武公的太子。这篇文献有可能是编著于战国晚期、用来对贵族子弟进行政治教育的教材,在出土简帛文献中属于首次发现。”此外,《周驯(训)》中提到周文王有四子,这与之前的记载不同,也具有重要意义。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是历史的意义,也是历史的价值。务实求真,开拓进取,是研究的本义,也是研究的价值。北大竹书的发现与研究,其意义与价值,也正在于此。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