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研究巨著在沪出版

    中国青铜器研究巨著、煌煌35册《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26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沪首发。

    该书共收录传世和新出土的商周有铭文青铜器16704件,其中有700余件是从未被著录的私家藏品,收录内容为“史上最全”。

    中国青铜器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现知最早的青铜器实物实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中国夏朝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到商朝前期,一些青铜器上开始出现铭文。到了以殷墟为代表的商朝后期,青铜器铭文逐渐增多。在西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上开始有了长篇金文。

    在中国研究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也相当漫长。根据典籍记载,最早的研究萌芽于西汉时期,到宋代成为显学,在清朝蔚然成风。

    据悉,《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吴镇烽以一人之力、耗费十余年心力完成。中国青铜器品种数量繁多,收藏流传情况非常复杂,许多有珍贵铭文的青铜器更已流散海外,不易访求。而吴镇烽多年来承担青铜器鉴定,注重积累,为相关研究拾遗补缺,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6日在上海举行的出版研讨会上,国内文物研究专家、古文字学著名学者纷纷称赞《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内容丰富齐备、超越前人”,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完整的青铜器铭文、图像研究专著,也是目前最完整的古文字词典性工具书。与此同时,上海古籍出版社不计利益得失、毅然承担《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出版重责,也足以体现出版界的文化眼光和勇于承担文化使命。

    “金文在历史上意义重大,不言而喻”。著名学者李学勤表示,《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的问世,不仅推动中国古代青铜器及铭文研究,也裨益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史研究,是一项对中华文化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著名学者裘锡圭认为,《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一书收录了数以百计的新器铭,许多新资料有重要研究价值。不过他同时指出,这样一本集大成的著录难以“滴水不漏”,在搜罗和整理青铜器及铭文过程中,学者依然需要更准确地鉴别青铜器的“真器真铭”和“伪器伪铭”,尽最大可能避免以讹传讹。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