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80余种电子书,就会出现在京东商城的电子书平台上。
除了已经进入公版领域的世界经典名著,十几种上海译文独家版权的作品,如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阿姆斯特丹》,美国军事畅销书作家汤姆·克兰西的《虎牙》,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作品《身份的焦虑》……都会以实体书1/3-1/4的价格出现在这一平台。
四个多月前,上海译文的第一批60种外国文学经典名著在APP STORE(苹果应用软件商城)上的应用上线。当时,上海译文的说法是,这是一次试水。
试水的第二步,如今来了。
当然,上海译文社首先面对的,还是同样的问题:盗版。
如果你完全可以找到免费版本,那么大规模推出正版电子书的意义何在?
上海译文社回答:
——没错。要获得真正的收益,很明显,仅靠已经进入公版领域的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独家版权才是王道。
——所以,我们这回推出了十几种独家版权的畅销书电子版,还依旧在积极准备将诸如近两年风靡国内的彼得·海斯勒作品《寻路中国》、《江城》,凯鲁亚克作品《在路上》等推出电子版。这也是国内出版社首次将欧美当代畅销书作家的作品,以电子书形式推向市场销售。
——尽管国内出版社近期一直在推出一些独家版权的作品,在线上销售,但在大众文学领域,多数还是以国内原创作品为主,真正将世界知名作家的畅销作品推上数字出版第一线的,并不多见。
网友的反映则异曲同工:这个就和“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在家看盗版”的概念类似,首要前提是正版电子书的质量足够好。
电子书平台:现状不怎么样,前景很乐观
尽管正版电子书在中国市场目前的表现并不怎么样,但这并不影响各大网络电子商务企业的高调进军。
继当当网的电子书业务展开,今年3月,京东电子书刊平台也正式上线,而几天前,当当又推出了它的电子书阅读器——尽管从2010年开始,电子书阅读器市场一直是负增长。而著名的亚马逊,也正在积极准备进入中国市场。
原因不言而喻。
不过就目前而言,优质传统图书的电子书市场基本还没有启动,商家们尚在同一起跑线,赚的只是“吆喝”。最直观的,就当当和京东的电子书品种来看,吸引力还远不够大;而按照目前的读者反馈来看,读者体验也需要大大的改进。
现状不乐观,但大家对前景很乐观。
来自亚马逊的数据是,亚马逊的电子图书销量早已超过传统印刷书籍,他们预计,到2015年,全球电子书有可能占图书市场的50%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