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远未结束

  下月初,英国威尔士闻名全球的旧书之都海伊将迎来一位中国作家——慕容雪村,这位“70后”网络作家将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参加在那里举办的海伊文学节。“伦敦书展已经闭幕,但中国主宾国活动远未结束。”正如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所说,主宾国活动在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还将有20多位中国作家奔赴伦敦、牛津、剑桥、林肯、伯明翰、约克、利物浦、爱丁堡、威尔士等城市,广泛参与文学节,举办各种对话、作品朗读会、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使者,英国读者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中国主宾国活动的影响力无疑将进一步增加。

  伦敦当地媒体对中国主宾国活动的报道,无疑是此次主宾国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见证。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及英国罗彻斯特公关集团了解到,自3月初中方在伦敦举办新闻发布会以后,英国媒体对中国主宾国活动的报道便不断升温。中英两位重要人士先后在英国重要媒体撰文:3月13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每日电讯报》上发表《曲折的道路,光明的前途》;4月15日,伦敦书展总监阿里斯泰尔·伯坦肖在《卫报》上撰文,两篇文章深入阐述了主宾国活动的意义和准备过程。

  英国多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媒体都对相关话题予以关注。《泰晤士报》在周六评论版刊发了两个整版的文章,称“英国有2%的小说作品是翻译作品,可是,来自中国的译作少之又少。现在是关注中国作家的时候了。”文中以大量篇幅反映了阿乙等作家的观点,介绍了“6位你不得不知的中国作家”——毕飞宇、慕容雪村、盛可以、韩东、阿乙、冯唐。路透社、雅虎财经、英国广播公司也以大量篇幅报道了“中国企业加大投资,通过合资企业扩展欧洲出版规模”和“出席伦敦书展的中国作家”等内容。专栏作家林赛·欧文也在英国《卫报》上刊发文章,大篇幅介绍并评论著名诗人韩东的诗歌。

  专业媒体对中国主宾国活动的报道更加详细,《出版商周刊》、《伦敦书评》及图书早午饭网站、出版观察网、伦敦书展官方网站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国出版业的有关信息,中国文学、中国作家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家媒体报道了中澳合作拍摄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新长征》首发、中国出版集团与威科集团战略合作的消息。

  英国社会各界也对中国主宾国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阿里斯泰尔认为,2012年“市场焦点”中国主宾国活动在伦敦书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称“中国主宾国活动取得的成绩很难再被超越”。他希望中英今后能继续深化彼此在图书出版业的合作。英国文化委员会文学总监苏西·尼克琳称5年前开展了中国主宾国活动相关研究工作,也“由此踏上了一场真实的发现之旅。”专业人士称中国展区图书种类多、内容新、吸引人,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巨大变化”。评论界尤其对主题图书大量输入西方印象深刻,认为“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过于单一。多数报道集中在经济领域,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则完全凭借‘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想象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