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6月份,平静开始考虑出版方案,并与沈石溪达成了出版意向,仅用三四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编辑出版流程。那么“品藏书系”的名称、开本等最后是如何决定的,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丛书名:平静认为,沈石溪多年专心创作动物小说,其作品数量和影响力都首屈一指,“动物小说大王”可谓当之无愧,此名称响亮大气,对读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沈石溪的作品,其艺术品质历经二三十年的时光检验,已得到专家和读者的认可,此次全新推出,力求在形式、内容上超越以往各种版本,精益求精,成为读者品藏的图书,因此最终定名为“动物小说大王品藏书系”。
●开本:平静指出,32开是最适于书店上架陈列以及图书馆馆藏陈列的形式,太大或太小的开本都不便于大范围的推广,小读者捧读也不方便。但传统的32开尺寸略显局促普通,于是她决定采用比传统32开的高度和宽度都大一些的大32开。这样既与一般图书有所区分,又显开阔大气,能吸引读者注意,同时也适合卖场陈列和读者阅读需求。
●定价:根据市场经验,低于10元的图书,因码洋比较低,难以激发销售商的积极性,而高于20元,对于没有自主经济权的少儿读者而言,超出其消费能力,会抑制购买力,难以形成销量,16至18元是最理想的定价区间。定价区间确定后,根据制作成本测算,平静的团队拟定了图书的篇幅厚度。
●封面:“品藏书系”的封面非常有特色,不但有每本故事中动物精美的图画,还根据推出批次的不同,在主色调上做出了区分。平静表示,为了突出“品藏”的特质,这套书在各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封面图是为了力求体现动物的原生态,而特别设计的书系LOGO,作为书系的认知标识,为品牌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平静还精心整理了沈石溪所有入选教材的篇目,在封底上集中展示强调,作为营销亮点,充分体现其作品的权威专业。沈伟忠说:“当时很少有出版社把‘课文中的名家’当作宣传点的,封底的这个信息,让老师和家长放心——这是选入教科书的作者,同时也更方便孩子们寻觅优质课外读物。”
名称、定价和开本都已确定,平静遇到了在整个编辑过程中的最大问题:这套书所推出的作品并非是沈石溪的新作,如何超越已有的各种版本?她给出的答案就是通过增加编辑含量为作品“增值”。在与作者充分沟通后,编辑团队发掘出沈石溪作品中的很多“闪光点”,为其量身打造了三个有特色的附录板块:创作谈、获奖记录和珍藏相册,从三个不同侧面为读者提供了解作家作品的平台。平静说:“书后的《闯入动物世界》这篇创作谈,是我和作者的沟通过程中,根据其特有的生活及创作经历,建议他专门为此书系撰写的文章,而且为了能让小读者理解并喜欢,我协助作者进行了几次调整修改,才最终定稿。后期随着图书品种增加,为防止一批忠实读者的‘审美疲劳’,我们对附录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如即时更新珍藏相册的图片,让读者更多了解沈石溪的近貌动态。推出第四辑时,又对创作谈做了更换,选用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同时增加了专家、读者对沈石溪作品的点评摘录,使图书更具新鲜感和互动性。”
而具体到每一本书,平静也不受名家名品拘囿,在文字上精益求精,做了适度的修订,严把质量关。尤其是,她还对一些长篇作品进行了全新的编辑设计。如《狼王梦》、《雪豹悲歌》等,“原作一气呵成,没有章节标题。但是考虑到少儿读者的阅读特点,我与作者协商,对作品进行了章节划分,拟了简洁新颖的标题”。平静说,这样的改变增加了阅读的节奏感和吸引力,“也成为与其他版本不同的特色之一”。
再如《混血豺王》和《雄狮》原著,有二三十万的字数,如果按照整套书系既定的排版形式,其图书厚度和定价会远超该书系的其他品种,影响书系的整体定位和销售,也不宜于少儿读者的购买和阅读。因此,平静和沈石溪商议,分析原著文本,寻找可以切分的节点,成功地将一本书拆分为两本内容相对独立的图书。《混血豺王》拆分成了《双面猎犬》和《混血豺王》;《雄狮》拆分为《雄狮去流浪》和《红飘带狮王》。为便于读者的衔接阅读,又在两本书的结尾和开头处分别增补了内容预告和前情提示的板块,让读者了解两本书的关联。
平静为“品藏书系”的第一批图书精心选择了以下六本:《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再被狐狸骗一次》、《斑羚飞渡》、《和乌鸦做邻居》和《戴银铃的长臂猿》。她的思路是:前四本的同名作品入选不同版本的教材,读者认知度高。后两本是未出版过的,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而且这六本书描写的六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小读者比较喜闻乐见的。确定首批六本的品种数量,是考虑到,如果少于六本,丛书规模显得单薄,不成气候;品种太多,又容易分散宣传力度和读者的关注度,同时也使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