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可有“快餐”但不可“快餐化”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尤利西斯》了。萧乾在《尤利西斯》中文本序言中曾这样说:“乔伊斯好像把一张写就好的文稿故意撕得粉碎,抛撒出去让读者一一拾起来,自行拼凑。”比如,书中写年轻学生班农与“照相姑娘”米莉相识的故事。第一章只是偶然提到了有个叫班农的人;到了第四章,又从主人公布卢姆的信中,透露出女儿米莉就是“照相姑娘”;只是到了第十四章,经过几次辗转,才弄清班农与米莉的姻缘。只孤立看各段的文字,根本看不出故事的脉络。类似这种现象,在外国现代派作品中时常可见。倘若是多人分头翻译,难免出现因前后隔裂造成误判,即使靠通校补救,也会因为不同译者对各段文字的不同理解,而对情节的认识产生差别,这样,很可能会削弱乃至伤害了原作的完美。由此可见,以快餐方式出版文学翻译作品,更是不可取的。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