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与《中国家谱总目》

    2001年5月,我赴台湾参加全球“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会议”,我带了王老给李亦园先生的信函,顺道到“中央研究院”访问了李亦园先生。我首先将王老的信函交给他,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家谱总目》课题的设计情况,強调这是海峡两岸的图书文献工作者合作共同参与编纂的涵盖全世界中国家谱的联合目录,是传承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的文化工程,希望能得到基金会10万美元的赞助。李亦园先生听过后表示,《中国家谱总目》项目很有价值,同意我们申请,同时交给我一套申请资料。台湾回来后,我立即向王老汇报了有关情况,他鼓励我们积极申请,争取获得赞助。
  按蒋经国学术基金会的规定,大陆的历史文献单位不能直接申请该基金,需通过其他国家的学者挂名牵头申请。为此我们联系了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山田辰雄先生,他与李亦园先生也很熟悉,请他挂名牵头申请该基金。填好表格后,直接快件寄给李亦园先生。但是申请基金未获成功。2003年李亦园先生给王老的信函作了说明,称2001、2002年台湾经济发展缓慢,蒋经国学术基金会的利息有限,对《中国家谱总目》未能获得赞助表示歉意。
  王老了解这个情况后,对我说,他主持上海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每年有一定的研究经费,《中国家谱总目》也是一项古籍整理工作,要我以《中国家谱总目》项目的名义向上海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申请经费,补助了10万元。我每次向王老汇报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有关工作时,他都会主动问起《中国家谱总目》编纂进展情况。正是在王老不断关心、支持下,《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工作很顺利,到2006年基本上完成编纂工作,并送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初审。为此,我们请王老为本书题写书名,他欣然同意,过了两天,我们即拿到了他书写的挺拔大气的题字“中国家谱总目”。
  自2007年以后,王老患病经常住瑞金医院治疗,我每次看望他时,他仍非常关心《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情况。王老题字的《中国家谱总目》封面样稿出来后,听说王老病危,我于2008年5月1日上午,带了《中国家谱总目》封面样稿,立即赶到瑞金医院病房,这时王老睡在病床上,已不能言语,但神志清楚,当我把《中国家谱总目》封面样稿送到他面前时,他轻微地点了点头,露出了笑容。我告诉王老,《中国家谱总目》正式出版后,我会第一时间送给他。
  遗憾的是,2008年5月8日,敬爱的王元化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中国家谱总目》于2008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1200万字,共10卷,计收录海内外家谱共52401种,608个姓氏。这部由海内外596家谱牒文献收藏单位、数以千计谱牒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共同协作编纂的研究成果,具有数量众多、姓氏齐全、著录丰富、方便检索等多项特点,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书出版后受到海内外学术界较高的评价,先后荣获2008年度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第一名(2009年9月)、上海市第十一届图书奖特等奖(2010年3月)、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0年12月)、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0年12月)。
  《中国家谱总目》出版后,成为上海近几年来出版的图书中获奖级别最高、获奖数量较多的一套图书,这是与王元化先生十余年来对上海图书馆家谱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的热情鼓励、积极指导和悉心帮助分不开的。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