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上海人怀旧的客厅 外滩是怀旧的最佳背景,外滩本身也常常成为怀旧的主题。在上海人告别了清贫与局促后,外滩又有了别样的意味。不仅因为有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和鳞次栉比的高楼,也不仅因为往返匆忙的轮渡不再锈迹斑斑、江面上穿梭着一艘艘万吨巨轮。那么是什么呢?可能是在城市格局大变的情况下,外滩的所谓“万国建筑博览会”风光依旧,老而弥坚,老而弥靓。许多上海人相信,外滩是租界历史的遗珍,是外国人留下的建筑经典,也是上海人的骄傲。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些西洋建筑大多出自中国建筑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之手。 后来,外滩功能定位的几番改变又加深了上海人的这种感觉,外滩本来是准备打造金融街的,但后来金融中心放在浦东的小陆家嘴,于是陆家嘴这块“三角洲”顿时喧闹起来了。相对的,外滩就转身为时尚街区,刻意体现的是一种老派的贵族气质。外滩的银行大楼通过置换与改造,成了一个个时尚高地,是世界名牌的展示窗口、时尚生活的样板实验区、前卫艺术的大舞台。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外滩的最好归宿。 上海人站在防洪墙上回望外滩的老建筑,心里涌起莫名的伤感与惆怅。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比如在心理距离上与一街之隔的外滩老建筑越来越远,与一江之隔的东方明珠倒越来越近。当然也有倍感自豪,倍感兴奋、荣耀的。不要否定,就是这样。也因此,在延安东路高架外滩引桥段被拆的时候,有上海人特地坐出租车赶到那里慢慢滑下“亚洲第一弯”,再看一眼黄浦江江面在这个角度的突然上升的奇妙景象;当外白渡桥拆下来送厂修理和修复后回归原点的两个时间节点上,会酿成上海的重大新闻,有成千上万上海市民赶到桥堍观看整个拆装过程。 好在拜世博会所赐,外滩又一次重生,呈现出新的生命迹象。每当晚霞将落时分,我看到有许多外地人游客走累了,捧着大包小包,外套解下系在腰上,靠在防护栏前,或坐在花坛边上,等着外滩建筑亮起泛光照明的那一刻。哗!开灯了,先是和平饭店的“金字塔”,然后是海关钟楼,再然后……建筑的外立面渐次地亮成了一片,轮廓变得妩媚或硬朗,相比白天,外滩的夜景更加辉煌。外地游客齐声喝彩,激情洋溢地昂起头挺起胸,以此为背景留下珍贵的纪念。对岸的东方明珠也亮了,江面上洒下五光十色的倒影,被柔波急涛揉碎,有点朦胧,有点梦幻。此时,来外滩抚摸往日陈迹的上海人也沉浸在幸福与自豪中。 外滩的灯光,或许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怀旧,是为了更好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是为了更充实、更自信地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