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大会2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市委宣传部领导发表讲话指出:鲁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鲁迅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弘扬鲁迅精神,必将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一天,“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30余名鲁迅研究专家出席研讨,其中有北冈正子、阿部兼也、寇志明、朴宰雨、冯铁、罗吉奥诺夫等海外学者,国内专家有严家炎、王富仁、朱正、陈漱渝、郑心伶、张梦阳、王锡荣、郜元宝等。与会专家就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化的关系、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鲁迅与今日中国社会关系、鲁迅在今日中国的价值与意义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郜元宝将在题为《不能绕过的鲁迅》的发言中指出,我们研究鲁迅,一是不能绕过鲁迅的时代。中国现代文化思潮中,有回到古代或立足当代而忽略鲁迅所处的现代30年的倾向。鲁迅所处的时代,虽然时间短,但却有特殊意义,没有这30年,古代中国就不可能跨到当代中国。我们当代所面临的许多社会文化问题,在鲁迅那个时代就已展开,因而不能略过。此外,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大师中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作品的经典性既不同于学术著作,也不同于很多社会活动的影响,主要是在于鲁迅把现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情经验,浓缩为一个个鲜明的文学形象。在西方和中国古代,学术经典可延续几千年,可现代以来,文学的作用超过了学术,真正具有经典意义的不是学术著作,而是鲁迅这样的文学著作。换言之,鲁迅作品是中国几千年文学经典中离我们最近的。
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指出,鲁迅一生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他的思考、感受,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非常有现实意义。比如鲁迅对治国兴邦的理念,对“立人”的思考,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今天我们提倡教育立国,而鲁迅的立人思想要比“立国”更深,更广。再如“拿来主义”,鲁迅要求我们对古代或国外的遗产,要主动选择,一要保存,二要开拓,三要选择,而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成为送来主义,被动接受。再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对社会恶势力的不妥协姿态,对现在面对社会上种种腐败和不健康倾向,都是非常有力的反驳和思想启蒙。实际上,无论现在的民族振兴或现代化建设,我们都要吸收鲁迅的现代化精神,因为现代化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正如鲁迅说,要写革命文,先作革命人。我们要改革创新,要学习科学发展观,都需有我们有健康头脑和科学精神,能容纳新思想,而这些都是鲁迅对人、对社会的要求。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灯火,能引导我们走向强盛健康向上的发展之路。一些专家也将公布自己的研究新成果。瑞士冯铁教授关于第一个将鲁迅《阿Q正传》翻译成德文的卢克斯的新发现;日本学者佐藤明久关于鲁迅手稿《藤野先生》被涂去的原题是什么的研究等。会议期间还将发表由国家社科基金委托、上海鲁迅纪念馆牵头实施的《鲁迅社会影响调查报告》。该报告调集社会各界力量,在全国各地运用城乡抽样调查方法,对鲁迅社会认知度进行抽样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