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不畅销,畅销非好书?
——由图书市场岁末盘点引发的思考
每到岁末年初,各类盘点占据媒体重要版面,各类“年度好书”“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也纷纷出炉。可令人疑惑的是,好书榜与畅销榜上的书交集不多。为何好书不畅销呢?
叫好未必叫座
在众多好书排行榜中,由深圳读书月主办的“2010年度十大好书”最早公布,选出了江平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齐邦媛《巨流河》、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章东磐主编《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杨争光《少年张冲六章》、村上春树《1Q84》、以赛亚·伯林《苏联的心灵》、周有光《朝闻道集》、金观涛和刘青峰著《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索尔仁尼琴《红轮》10本好书。不久,李敬泽、止庵等14位书评人以及众多网友也从30部候选作品中共同确定了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榜单,其中齐邦媛《巨流河》、江平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章东磐《国家记忆》、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村上春树《1Q84》等与上一个好书榜有重合。但它们均不畅销,重要原因是大众的浅阅读现象。
所以,好书榜与畅销榜难有交集。图书商报·东方数据2010年畅销书前十名分别是:《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小时代2.0虚铜时代》、《防灾避险二百招》、《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窗边的小豆豆》、《失落的秘符》、《手到病自除》、《赛尔号精灵集合大图鉴》、《100分幼儿启蒙练习册·加法练习》、《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连环画·虎虎生威》。上海书城、博库书城畅销书前十名中,各有3本和2本与东方数据重合。
人文不敌“类型”
记者观察了一下各大好书榜,发现“历史”“文学”“学术”“互动”成为关键词,相关图书关照当下的经济、政治以及历史,着眼于深度解读。这些书经过专业人士的筛选,更是呈现出沉甸甸的影响力。著名书评人止庵告诉记者:“它们虽然体裁不同,却都体现了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特别关注。”
各大好书榜上均未出现2010年风生水起的一些类型书的身影。与之相反,畅销书排行榜基本上被已成既定出版模式的少儿读物、生活养生类图书和通俗小说瓜分。少儿读物堪称读者的“刚性需要”;讲究吃穿住行的生活类读物向来是畅销榜的常客;通俗小说则迎合了浅阅读时代的读书风气,行文轻便流畅,画面感强烈,多数作品更注重绚丽的封面和设计,贴近当下快速消费品的特性。
文化需要高地
在众多好书中,《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同时获得两大排行榜青睐,被认为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大时代大智慧的书”,作者江平教授是中国著名法学家。而台湾重量级学者、作家齐邦媛用4年时间写就的25万字人生回忆录《巨流河》融汇了文学历史与家族记忆,也被公认为好书。此外,好书榜上还有不少作品出自学院派之手,如《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的作者蔡定剑来自中国政法大学,《重新发现社会》的作者熊培云来自南开大学,《送你一颗子弹》的作者刘瑜为清华大学教授。
开卷有益,如今大众对通俗文化的理解度、包容度大大提高,多元的文化生态被允许存在,但文化金字塔的顶端不容受轻视。专业读书人的筛选和导向,为深度阅读者敞开了一扇门。与此同时,一些畅销书“叫座不叫好”的尴尬也值得出版者反思:有些书顺势而生,能博得一时的关注,却难有持久生命力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