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塑像进广场引热议:文化大国需要文化巨人

  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历史上不乏抬升甚至无限拔高孔子的时代,但是也有贬低、丑化甚至妖魔化孔子的时代。这些起起伏伏丝毫没有影响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导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崇高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儒学,还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诸多思想与精神。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的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记者:现在的一些书籍说要还原孔学的本来面目,您觉得现代人对孔子的理解有误么?现代人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孔子以及《论语》?

  王大千:原始儒学到宋明理学再到现代的新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的几个大的阶段。一成不变的儒学是僵化的,是死的儒学。人人对于儒学、孔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读与误解,认为孔子是迂腐的,僵化的。其实,静心研读一下《论语》,就会发现,孔子是非常温和的,温暖的,亲切的。

  要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孔子以及《论语》,就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本着“古为今用”的精神,结合当下实际,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会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智慧。

  我对孔子和《论语》的理解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觉着是空洞的说教,后来慢慢感觉孔子从遥远、刻板变得亲切、温暖,读的越多,越体会出孔子的伟大。我现在对于孔子的感受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了。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