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研究中一个有意义的新课题——《民国时期的土匪(修订版)》代序

  土匪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和丰富民国社会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的研究。对民国时期土匪历史的研究,会广泛地涉及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土匪历史研究当然不以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等等的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然后它广泛地涉及后者的内容,它同后者各部类历史的研究有着不少交叉的内容。例如,我们要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的军事史,尤其是战争史和军队史,就需要研究土匪的历史。民国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军事长官是从匪帮首领起家的,或者曾经充当过土匪头子。军阀军队的兵员来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土匪队伍。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队中,有不少时而为兵,时而为匪,甚至兵匪相通、兵匪一家。军阀战争、反动政府对革命军队的“围剿”战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都利用过匪帮,有的规模还很大。凡此种种,已成为民国军事活动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民国土匪历史,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民国的军事史。同样,研究北洋军阀、西南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研究伪满政权、伪蒙政权和汪伪政权的历史,也都离不开对土匪的研究。更不用说,对土匪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对于深入审察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内在矛盾,剖析其深层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揭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必然崩溃的趋势,有着更深远的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马志尼和拿破仑》,《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450页)对土匪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处,去审视这个社会。
  民国时期的土匪问题,曾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分化敌人,夺取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曾经对土匪问题作过系统的研究,并为正确处理土匪问题作过长期的坚韧不拨的努力。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到解放战争后期西南地区的剿匪斗争,创造了解决土匪问题的十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指出土匪属于“游民”阶层,“这个阶层是动摇的阶层;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收买,其另一部分则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他们缺乏建设性,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在参加革命以后,就又成为革命队伍中流寇主义和无政府思想的来源。因此,应该善于改造他们,注意防止他们的破坏性。”(《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640-641页)对民国时期土匪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和深入地去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探讨和总结革命运动在认识和处理土匪一类游民阶层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这不仅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有裨益的,而且对于世界上一切存在土匪的国家,都是有着借鉴意义的。
  贝思飞1969年至1974年曾在英国里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生导师就是为中国学者所熟悉的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拉铁摩尔教授。《民国时期的土匪》的雏形是他的博士论文。在他毕业后赴日本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期间,继续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撰写成这本专著。正如作者自己说的:这本书是在英国和日本的图书馆中撰写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在西方国家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新的治史态度”,许多新的学者要求纠正传统史学仅仅注重历史上的大人物的倾向,提出历史学家主要应当关心普通民众。本书作者说道:“我对中国土匪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寻求新的民众史的时代精神中开始的。”在这个史学思潮的背景之下,英国社会史著名学者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于1969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土匪》的专著,提出“社会土匪”的论点,它对本书作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贝思飞所说:“尽管此书篇幅不大,却成为后来很多学者研究此专题时的指南。”《民国时期的土匪》正是在西方的这一史学新潮流之下的产物。
    《民国时期的土匪》是作者的一部力作。迄今为止,我们所读到的国内外学者撰写的关于这一课题的论著,当推这部著作最为完备和最有份量。虽然关于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作者与我们之间并不尽相同,但是作者对于研究土匪问题所抱的严肃宗旨和良好的出发点,作者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博采众长的研究方法,对历史事物作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全方位审视,以及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都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民国史的研究工作者,我对作者为研究土匪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努力和所获得的丰硕成果,深感欣慰。通读贝思飞的这部书,我觉得这本书结构合理,首尾一贯,点面结合,取材典型,文笔流畅,不是关于民国时期土匪活动的几个零星故事的凑合,而是一部有深厚功底和鲜明个性的历史著作。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