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现代文化艺术研究所、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策划出版的“释江南”丛书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王仲伟任丛书总策划兼顾问,并撰写了总序。本丛书组织者上海现代文化艺术研究所组织了来自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历史博物馆、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学范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各方面的对江南文化研究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通过认真执着地检索历史资料,深入细致地实地、实物的调研,拿出了有理论、有实践、有传承、有前瞻、有创意、有见地的课题成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套“释江南”丛书。丛书撰写与主持者,均为各高校文化与历史研究专家教授,尤其在江南文化研究领域成果丰富。 “释江南”丛书旨在“江南文化”的学术创新研究与文化魅力的弘扬普及。以江南都市文化和文化产业化为阐述重点和主要内容,以美学和江南诗性文化为理论内核,以诗性城市生活方式为指归,突破江南文化过往研究中偏重于各种文献挖掘和整理,偏重于探求区域文化小传统,如地方志、家族、方言、民俗土风等“乡帮文化”,单纯从纯历史学与单向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江南“故国旧都”文化等等的拘囿。利用历史地理学、政治社会学、社会文化学、美学等作为学理依据,以实证调研法、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共生论为研究手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同时入手,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既有综合性、概括性、理论性极强的总体整合的宏观研究,又有深入到文化结构中对各个文化层面的中观研究,还有洞察细微、把握个案的微观研究。丛书并作出富有时代感的江南文化诠释。 丛书共有五册。《风泉清听——江南文化理论》用“诗性文化”概括江南文化特质,叙述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体现其文化特征。《振衣千仞——江南文化名人》展现了江南诗性文化的地域特征和精神风貌,彰显了江南文化名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杏花春雨——江南文学与艺术》从文学、绘画与书法、音乐舞蹈与戏曲、建筑与园林、工艺、服饰等方面对江南艺术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展示。《水清土润——江南民俗》从“文化”的视角对江南民俗作了周详而细密的考察阐述。《繁枝有待——江南文化产业发展》记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南文化产业探索、起步和发展的历程,总体展示了苏浙沪地区文化产业的概貌,展望了江南文化产业的服务性转化与产业性转化、文化产业功能的拓展前景。 8月17日中午,在上海书展中央大厅举行了“释江南”丛书的新书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胡大卫、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丁荣生,参与《“江南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开发》课题研究及丛书编写的专家学者、江南文化领域颇有造诣的资深专家、媒体记者及书展的众多读者。原上海市委宣传部长、“释江南”丛书总策划兼顾问王仲伟从北京发来贺信。上海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现代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释江南”丛书主编俞惠煜回顾了“江南文化”课题研究情况及丛书编撰情况,同大家一起分享了新书面世的喜悦。“释江南”丛书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士林、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丁荣生分别就丛书主旨、内容、特色及编辑等方面作了介绍。上海文艺出版有限公司何承伟总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江等资深的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对丛书进行了点评。嘉宾们高度评价丛书作者突破江南文化过往研究中偏重于各种文献挖掘和整理,偏重于探求区域文化小传统,单纯从纯历史学与单向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江南“故国旧都”文化等等的拘囿,以政治社会学、历史地理学、社会文化学、美学等作为学理依据,以实证调研法、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共生论为研究手段,以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精神创造为对象,通过对江南文化理论、江南人物文化、江南民俗文化、江南艺术文化、江南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出“文化江南”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做出了富有时代感的江南文化新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