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图书市场冷热不均 养生书进入阶段调整期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图书市场很难把握规律,但眼下读者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阅读趋势,就是关注那些和自己生活、生存有关联的作品。他说:“一些传统作家,他们的写作非常认真,但他们的作品可能更适合那些有闲暇、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读者阅读。而现在流行的大部分图书,可能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比如《蜗居》,虽然对它的批评不少,但我认为这部作品还是触碰到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敏感的部分,因此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另外,他还认为,很多图书走红是借助了当下大众传媒的载体,比如《余震》这本书,要是没有冯小刚的电影,这本书是很难热销的。

    少儿类:原创图书明显增多 出版社品牌意识增强

    与虚构类图书和非虚构类图书相比,少儿类图书榜单上新书比较多,有11本。其中,原创图书比例大幅度增加,通过与去年开卷公司公布的榜单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去年上半年,在前30名少儿类畅销书中,引进版图书占10本以上,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的图书榜单上,引进版只有两本,分别是南海图书公司推出的《窗边的小豆豆》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而且都是引进时间有6年以上的经典图书。

    对于原创图书比重大幅度提升的现象,接力出版社社长白冰评价是非常好。他说:“我们引进外版书,除了丰富中国孩子的阅读,还有一个目的也是希望提高我们本土作家创作的实力,现在看来这个目的已经逐步实现。曹文轩、沈石溪、杨红樱、伍美珍的作品都榜上有名。”此外,白冰还认为,目前出版社越来越注重品牌,而且擅长品牌管理。他说:“《赛尔号秘密图鉴》、《笑猫日记》、《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畅销书,也都是系列图书。这说明出版社成功地以通过系列图书打造品牌的方式,在读者心中扎下了根。”但他同时认为,系列图书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品种太多,导致读者选书困难,而且卖场场地有限,不能全部上架。

    对于目前少儿书市场存在的问题,白冰也直率地指出:“现在引进版的图画书比例太高,国内图画书比例有待提高。在引进的图画书中,大家要有所警觉,要认真研究,究竟哪些是值得引进的,哪些能够成为经典。”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少儿书市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方卫平说:“上半年少儿图书市场的总体格局给我的印象是,流行读物新宠不断,纯文学读物出版不乏亮点,介于两者之间兼具文学个性和市场号召力的作品依然抢眼。”方卫平认为,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E.B.怀特的《夏洛的网》,曹文轩的《草房子》等这些相对纯粹的作品在市场上热销,与作品的品质和读者中潜藏着的、向上提升的阅读本能以及近年来的阅读推广活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也可以证明另一个规律,相对严肃、纯粹的文学读物,如果有了适宜的精神氛围和文化土壤,一样可以赢得市场。”他说。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