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书市:讲坛另历史类图书分外火爆

  2006年的图书市场极为热闹,历史书、博客书、健康类图书大行其道。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图书销售业绩卓著有其品质极佳的因素,读者的盲从也是助其成功的一个原因。不过,市场毕竟还是检验图书质量的最终领域,今年迅速崛起的“快餐”博客书就讨得不少教训,雷声大雨点小,销售成绩让人失望。 

    历史类图书分外火暴

    央视《百家讲坛》持续的“造星运动”,使得由其引领的大众历史读物继续火暴,仅脱胎于《百家讲坛》的图书就不胜枚举———易中天的《品三国》、清史专家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十六年》、北师大教授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武汉大学教授赵林的《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以及马瑞芳的《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等。业内观察家分析认为,脱胎于《百家讲坛》的这些作品,是否真的有为人称道的阅读价值尚且不论,单就其对历史与经典的演义与阐释是否真的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就值得商榷,有些作品甚至漏洞百出。它们之所以畅销多半是因为《百家讲坛》的品牌使然,以及读者的盲从心理。 

    除了脱胎于《百家讲坛》的新书外,原创的历史读物也不少。李零的《兵以诈立》、樊树志的《国史十六讲》、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作者都是做专业研究、有所成就的学者,他们笔下的历史读物量足质高,令读者大快朵颐。此外,民国记者陶菊隐的《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1895-1928)》(1-5册)尽管时隔多年才与读者见面,但魅力依旧;当年明月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明朝那些事》,原本以为就在网上火火罢了,谁知走下网络依然受人青睐。与此同时,老书新版也在今年蔚然成风,包括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柏杨版的《品三国》等在内的历史读物均分得图书市场一杯羹。 

    业内人士认为,历史类图书今年之所以火暴,是因为《品三国》等历史类图书与电视结合,使受众群发生了变化。此外,相对于一些枯燥、艰涩的学术著作而言,包括易中天、于丹等在内的专家,他们的学术著作都是从平民的角度出发,以新的视角、新的笔触重新解读历史。 

    博客图书昙花一现

    年初,随着女演员徐静蕾的 “博客书”《老徐的博客》率先登场,地产名人潘石屹的《潘石屹的博客》、名记王小峰的《不许联想》、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勃客郑渊洁》等接连亮相。因此,说今年是个“博客年”并不为过。 

    看起来,既有名人效应做基础,又有博客点击率,按说它们的畅销自然不在话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博客书的销售却让人失望。有的博客书甚至只卖了几万册,距离出版者的预期差了许多。号称“博客第一书”的《老徐的博客》,是中信出版社从某兄弟出版社抢过来的,结果首印10万册,至今还未卖完。《潘石屹的博客》、《不许联想》、《勃客郑渊洁》虽然没有徐静蕾这么惨,但考虑到这几个作者的知名度,其实际销量的确让人遗憾。 

    健康类图书良莠不齐

    自去年《人体使用手册》引发健康类图书出版热潮以来,关于健康养生的图书一时间风生水起。今年,包括《无毒一身轻》《YOU:身体使用手册》《刘太医谈养生》系列作品、《60岁登上健康快车》等多种健康类图书,都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直到今天,《人体使用手册》仍然占据着各大书店生活类排行榜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YOU:身体使用手册》,该书被引进出版之初,许多读者认为其跟风《人体使用手册》。但仔细看,它又与《人体使用手册》所追求的实用性不同,《YOU:身体使用手册》更看中一种健康理念对人的影响,它除了为读者提供一个简单而全面的健康计划外,还告诉你改变生活的方法。相对于这些靠内容取胜的健康读物,一些仅靠理论拼贴起来的图书,则让人生厌,这些书或以呆板的理论制造耸人听闻,或内容生涩不忍卒读。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普通人也渴望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常识,形成更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那些“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的健康图书恰好顺应了这种市场需求,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 

    名家新作叫好不叫座

    今年的原创文学可谓百花争妍。年初,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先发其声,紧接着铁凝的《笨花》、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重磅出击,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安妮宝贝的《莲花》、余华的《兄弟》(下)、苏童的《碧奴》、海岩的《五星饭店》、王蒙的自传《半生为人》、王海鸰《新结婚时代》等随后跟来。然而除了《莲花》《兄弟》(下)和《新结婚时代》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畅销外,剩下的这些名家名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火暴效果,许多书的销量与其名气并不成比例,让人大跌眼镜。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