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图说天文

    毫无疑问,拨开了古天文学的迷雾,只能依靠古天文图、遗址、文物等。“天文星象之图自古受到重视,代有所传。天文仪器的创制与天文星象的记述可谓同样悠久。”潘鼐说。但在多年研究中他发现,中国古代对天文图虽然相当重视,但现存的中国古籍中,古代史书中艺文志和经籍志所载的图籍、中古以前的传本极为罕见。传本书中带有天文图,或非当时原本,或系略而不全。一直到明代后半期,方才有略多的著作流传下来。明以前的天文仪器图籍,器物不论官、私,版本不计刊、抄,也仅见一二,大抵丧失殆尽。

    幸而,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发现和发掘了不少极有价值的天文星象图和天文仪器。正是这些新发现,让潘鼐激动不已,“若能将收载在各种图刊古籍中的,庋藏于各处文化博物院馆内的,以及著录于国内外书目文献中的天文图牒与实物照片,尤其是珍善孤稀之本,较全面地加以蒐辑汇纂,应当是一项对学术和历史文化大有裨益意义深刻的工作”。

    “虽然本书内中国古代天文图绘的重要史料大多已展示在今人面前,但中华民族从远古以来在天文学发展上的文物、遗迹等各个方面的史料还有很多未能发现,或为中外人士秘藏。”李元指出,《图录》的出版既是一部珍贵记录,是对我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贡献,能成为国际共享的研究史料;也更是一条线索,指引和启发有志者和有兴趣者继续去发掘和追寻更多的宝藏,进一步推动和丰富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和普及。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