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衣良的作品总是像时代的听诊器,让人们的耳膜不得消停。仿佛只要在东京街头随便走几个来回,就能把全世界的发生的事一并收罗到作品里,其观察力和感受力让人惊叹。他只需要几个人物,就几乎能够叙述整个社会,这更是了不起的本事,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用这么少的人物,投射出那么多的社会问题。他的作品中只需三五个少年就够了,“池袋西口公园”系列里主要人物也就是真岛诚、安腾崇、猴子以及后来的Zero One,《秋叶原@DEEP》中是六个背景极其相似的病态年轻人。而在《波上的魔术师》中,主要人物变成了一老一少两个人,而其话题,竟然是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笔力着实吓人。
与其他作品相比,这本书有两个方面是很“非石田式”的。第一,老人角色的出现。石田的其他作品中,老人几乎总是是受害者,是被动的配角,而这本书中的老人小塚泰造却呼风唤雨,是个法力无边的“资本魔术师”。因为石田想要写出日本新旧两代金融人的命运,小塚老人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形象。石田衣良是这么描写这个人物的:“就像在一片海洋之中,灰色的数码波浪从地平线那边汹涌而来,朝着海岸无限迫近。在黎明的蓝色光线中,遥远的海面显得无比深邃,而那个穿着深色西装的瘦小老人,正被浪头包着脚趾,像一个魔术师站在灰色的波浪上。他脚下踏散的波浪,卷起一阵细小的数字飞沫……而我像笨蛋一样在海边玩着沙,此刻正傻傻看着海洋、波涛,以及波浪之上的魔术师。”看起来非常印象主义,但真切地传达出了一个平民对金融从业者的深层感受。看看今年的金融危机,那些天黑前还活得挺好的人,天一亮就变成了无家可归者,这不像魔术像什么。而这很大程度上不就是拜金融界人士所赐吗?万能的不只有上帝,还有撒旦和资本。小塚老人不是撒旦,他对银行股价的操纵也不只是为了谋一己之私。因为是银行让那么多老人倾家荡产,他是要复仇,以不合法的手段伸张正义。在这一点上,石田还是石田,但也必须看到第二个重要的不同。石田其他小说的结局,仍然是善的一面的胜利,就算是代价高昂,主人公也至少会张扬出一种道德的价值。但《波上的魔术师》里没有,整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原本单纯的少年怎样把自己的灵魂交给资本这个魔鬼的故事。
小塚老人无论多抢风头,都不是书中的男一号。男一号是我们年轻人的代言人,待业青年白沪则道。这个靠向老爸伸手要钱和到柏青哥店赌博养活自己的大学生,给了我们一个怎样在金融危机中捞钱的绝佳范例。读了《波上的魔术师》,确实让人跃跃欲试,也想到股市中小试牛刀,但只怕自己没有白户这小子那么好的运道。说实话,这本书是一个残酷的童话。试想当今全球有多少大学生在削尖脑袋找工作,找到了工作的又有多少在想着一夜暴富,但真正被资本选中的又能有几个呢?所以这本书本来应该在封面上著名:“高危动作,请勿模仿!”但不排斥真会有人去模仿,因为白户与我们有太多的相似,自己一文不名(正好赤膊上阵),经济大环境不好(干脆铤而走险)。白户遭遇的是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所谓“失去的十年”,而我们的年轻人面对的状况,虽不至于让人如此绝望,但至少可以说是步履维艰。石田给出的解决之道是矛盾的,他并没有认为白户得救了,他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成功了。就此来看,不排除会有人把《波上的魔术师》当成励志小说来读,而如果能达到如此的效果,也未尝不可。只是一个新成长起来的金融猛兽,照样会在从林中捕杀弱者。白户自己从弱者变成了掠食者,所以,弱者本身并没有胜利,这一次,石田没有迁就我们期待。
“读过这本书以后,相信你会如主人公则道一般'爱上了股票市场',同时,相信你也会同样爱上了石田的作品。”
西上心太这话是有道理,但是真实的金融危机中的股票市场中,恐怕很难有这样的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