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写这样一本指南呢?毕竟在世界上所有的首都中,我们所要介绍的城市无疑是最不需要“介绍”的。(如果对这句话你有丝毫的怀疑,那么就请比较一下吧,想想所有提到伦敦和巴黎的语句、歌词和俗语,我敢保证巴黎被提到的次数更多。)既然这样,那我们再问一次为什么要有这样一本指南7 首先,因为我们很自豪地宣布那些歌词中所展示的巴黎还远远不够。其次,我们也从不会局限于那些陈词老调,当然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巴黎人还是外地人当中,这些信息确是广为流传。你们一定都熟悉这样的描述:灯光的城市、爱情的城市、细雨蒙蒙的春日,等等。要是听到某些人谈论“Panamel”(我敢打赌你没听到过巴黎的这个昵称),你可能会以为那地方自1905年以来根本没有丝毫变化。 当然这本书也会有一定风险。巴黎实在是太出名了,频频出现在电影、摄影作品、文化节,画作、赞美诗、文字作品中,人们常常来此旅游,也经常梦想着光临此地,这都是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本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无比强烈地建议你重新观赏,更认真地观赏。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来巴黎旅游,而你已经在脑海中有了一个详细的画面,那么请你竭尽全力地忘掉它吧。不要再把巴黎看作是一个旅游目的地。那些走马观花地游览主要景点的人(蒙娜丽莎,看完了!圣心大教堂,看完了!埃菲尔铁塔,看完了!),从不会停下来静静地观察这些景点的细微之处,也不会扔掉地图任由自己的嗅觉领路,这些人是决不要指望能看到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之处的。 巴黎是独特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她没有沉溺于曾经的历史,远远没有。这是一座崇尚技术的城市(为适应未来而开发了有轨电车和无人驾驶的地铁14号线),不惮展示醒目的景观(如13区的施工地),也是一座勇于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那些原有的陈旧描述已然差之千里。 托马斯·杰弗逊(Thornas Jefferson)说法国是每个人的第二祖国,如果他是对的,那么巴黎就是每个人的第二首都。你可以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来努力了解她。那么就热爱她现在的样子吧:永不停滞,永不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