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钟芳玲:
“靠开书店赚钱显然是不可能的”
广州日报:东西方书店面临的问题是不是一样的?传统书店会消亡吗?
钟芳玲:都是一样的,传统的书店主要面临着网络书店和超市书店卖场的冲击,因此,独立书店想要经营下去并不容易。不过,传统书店绝不会消亡。你希望靠开书店赚钱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说独立书店经营的成功,仅仅是指其能够维系下去而已。
广州日报:那你觉得以后的书店会怎么发展?还会像书店吗?
钟芳玲:那要看我们如何定义今后的书店。比如,有的书店就会选择缩小规模经营,不但卖书,还提供茶水、餐点等服务。但是,书店今后希望作为大型独立书店经营和存活下去,这很困难。今后的书店恐怕会更多地把其他功能结合起来,比如,北京一家大型时尚书店,它就希望以时尚作为卖点,经营一些进口的网络上买不到的书籍,并希望举办文化活动等等,未来的书店可能就是这个样子,会越来越多元化地经营。事实上,很多书店经营下去就是因为老板热爱书籍,热爱这种文化氛围,以及他们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广州日报:那你认为未来书店想要经营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钟芳玲:当然是降低成本,比如,你可以找一些热爱这个领域,对钱不在乎,喜欢书,喜欢这种氛围而又不在乎工资多少的人来帮你做事情,我在美国一家书店看到,为了降低成本,那位店主就找来了一些媒体从业者或者是退休的老头来帮忙做事,当然,这些人都非常喜欢书。或者,你也可以找财团支持。
广州日报:对于那些希望做书店的人来说,你有些什么建议?
钟芳玲:我还是劝那些想开书店的人要三思而后行。要知道,希望靠开书店来养家糊口是不容易的。比如,我这次过来,也看到一些经营得成功的实体书店,但这家书店纯粹是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的结合体,它的实体书店利润非常低,主要还是依靠网上业务来赢利。所以,希望以卖书谋生对于独立书店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成本控制是书店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想,那些想开书店的人一定要弄清楚,你是不是想要浪漫,如果你有足够的钱来支撑然后想要一点点浪漫,亏欠也没问题,那当然可以,但是如果希望以此为生那就一定要想清楚。
广州日报:寻找特点可能是独立书店经营的另外一个方面吧?
钟芳玲:不错。书的利润很薄,对很多书店来说,光是书店的租金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这些成本很难降低,店主不得不想各种方法来维持。对未来的书店而言,规模小或者有特色都是经营之道。因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了,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网络和电视上获得信息。
广州日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书和书店的?
钟芳玲:喜欢书是从小时候开始的,那个时候,我经常被父母寄放在一个好朋友开的书店里,从此就和书以及书店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店让我觉得是个很安全的地方,因为父母把我寄放在那里,时间到了又会把我领走。
广州日报: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旅行的方式去寻找书店?
钟芳玲:那是我去美国求学后,主要是为了观察美国的书店。因为我发现,美国的书店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很不同,各种类型的书店在那里都有,比如专门是故事类的、历史类的等等,而台湾早期的书店则是文具加书店的方式。一般的书店都是一个样子。在美国,我甚至还发现了专营古董书的书店,那里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手工装订的书籍,看上去非常过瘾,还有儿童书店、女性书店、艺术书店、二手书店等等。这些书店的名字大多取得很有意思,有的装潢得也非常不错,它引发了我对书店的兴趣。
广州日报:有没有计算过,你大约走过多少家书店?
钟芳玲:初步估计。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已经去过1000多家书店了,后来我不想再去数了,但是肯定超过2000家。因为每去一个地方,我最喜欢的就是去看书店,旅行的地方只要没有书店我就会觉得很枯燥,很无趣。
广州日报:有人称你是“华人世界爱书第一人”,那你觉得自己对书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钟芳玲:那是因为我写了这些东西,他们给我的称号。实际上,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观察者、欣赏者、这是我对我和书店的一个定义。现在,我觉得自己更要当个鼓吹者,不是鼓吹大家去开书店,而是希望人们能够重视书店文化,开创书店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