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中的孩子

  菲利普·罗斯在《垂死的肉身》里面,这样形容一个年轻女人:“她认识到自己的魅力,不过她还不大明确应该如何运用它,如何对付它,自己又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它……有点像一个荷枪实弹走在大街上的小孩,拿不定主意是该用枪自卫还是开始犯罪生涯。”很漂亮的比喻,多少把我震了一下。如果说手足无措是青春的一个缺点,那么等到一切熟极而流,懂得了生活的花招,青春的魅力也就同时失去了。假如得到的会很快失去,假如得到的时候不会珍惜也不会使用,到失去了却痛心不已,那又为什么要得到?这真是残酷的问题。读这本《夜之琴女与耶稣之笛》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同龄人,脑海里也萦绕着同样的问题。 

  对于一本并不厚重的小说来讲,《夜之琴女与耶稣之笛》故事架构是很有野心的:小说里面有三个平行叙述、互相联系的故事:一个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纳粹音乐学校的残酷青春物语,一个是发生在“现在”的、关于“我”如何拿到耶稣之笛的故事,一个是发生在未知的未来、抑或是发生在幻想世界里的,琴女的故事。琴女的故事无疑是叙述的重中之重。她所处的世界是黑暗的,太阳每15年才降临一次,进化或者说优胜劣汰的脚步没有停止,于是从人类又演变出了兽人和狼人。还有吸血鬼、龙、巨人和守夜人等等,作为一本奇幻类小说,这些人物的出场是可以期待的。真正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黄金娼妓的镜子迷宫,是吹笛人的邪恶又蓬勃的青春,是那柄可以控制时间节奏的神奇的笛子。吹笛人以笛声使时间流逝变快那一幕,以及打破黄金娼妓的镜子那一幕,实在是优雅而惊悚。还有那道光之间的门:“只要打开它,走进去,就能真正控制时间……” 

  生死,真假,美丑,善恶,光明和黑暗,……书中有很多对立存在的事物,而在这许多的对立之中,时间是如此重要,它是伤害也是安慰,是武器也是和平,是爱欲纠缠也是丑陋的决裂,是残酷青春也是悲恸老境。 

  结尾处,吹笛人被黄金娼妓拉着跌进了镜子,当他愤怒地打破镜子逃出,却发现受伤的琴女已被巨人放进了光中间的门,等待着下一个15年。梦幻般的故事就此结束,我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期待着哥舒意的魔幻三部曲的下一部,也就是最后一部。 

  时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普鲁斯特写了七卷和二百万字,也就是在以追忆的手段重现已逝去的岁月。而借助于超越时空的想象力,借助于一个缠绕、回旋又宏大的架构,《夜之琴女与耶稣之笛》也把时间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诠释得如此曼妙。 

  回到开篇我提到的那个比喻,我想,哥舒意自己,也是一个“荷枪实弹走在大街上的小孩”吧,他是意识到自己的文字魅力的,但或许有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该拿自己这个有瑰丽想象的脑袋怎么办。当他想明白之后,他就辞职开始了宅男作家的生涯。作家的青春比我们普通人的长,因为他们做白日梦。愿他一直拥有写作的青春,“运用它,对付它,知道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它”。 

  时间是如此重要,它是伤害也是安慰,是武器也是和平,是爱欲纠缠也是丑陋的决裂,是残酷青春也是悲恸老境。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