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折腾》

  想写这篇“折腾”已经很久了,不为别的,只为身边存在了越来越多的这种无序的分子,这些分子开始在各个方向扩散,让我激动,同时让我困惑,我不清楚这种个体的无序是在让社会乃至人类走向毁灭还是兴旺,直到我回想起物理课曾经学到过的熵值理论。也许每个个体上的无序恰恰构成了社会的多样和稳定。 

  文章中我是以一种熵值极小的状态开始,一个封闭的环境,简单却单一,我们往往误会它是稳定的,却不想被几个电话轻而易举的把固存在我们脑海中的那种貌似的平衡打了个粉碎。几个主要人物开始以自己对人生不同的认知和见解在折腾着。于大寨的墩厚,谢东庭的偏执,江平的猥琐,杜琳的率性,肖亦飞的粘糊,无一不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把个折腾演绎的淋漓尽致,所有的人,不管是读者还是书中的人物,没有人想的清楚他们为什么折腾,甚至为什么总是要没事找事,一切的一切只是象一种失控的无序状态,充满了这个世界,乃至宇宙的各个角落。

  多少个夜晚,习惯于把自己关在一种环境里,只为了可以近距离的接触我书中的主人翁,我甚至感觉自己手拎着一把手术刀,血淋淋的去切开他们的心脉,只为了可以看清他们,能够感觉一种深层的痛楚和无奈,就那么日复一日的游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我希望我可以懂得和了解那种无序的生命状态,但却终于失望的发现,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哀愁以外,我无法阻挡任何一个人从有序变为无序的状态。我放弃了去研究他们,我开始拿起笔,给了他们一个结果和未来,我不知道那种结局可不可以算是一个结果,我曾经在写作的过程中设计了种种更为无奈,甚至是更为残忍的情节,但每当写至深处,我突然无由的放弃了,放弃不是因为心软,而是我自己已经无法承受一种来自生命的重,在那一时刻,我发现我曾经为之骄傲和痛快淋漓的那种可以操纵别人命运的写作过程变得异常之艰难。也是在那时,我有了瞬间的感触,似乎有些明白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痛楚。 

  很多人问我,整部小说里,我更喜欢谁,或者最喜欢谁,我无法讲述清楚,他们每个人都活的多样也活得多彩。也如同我的一贯作风,我害怕一种完美的平衡,在任何事情接近完美的时候,我甚至会残忍而不吝惜的划上一道疤痕,让所有的人为它惋惜,甚至为它扼腕,我同样痛楚,但却让我感觉真实。于大寨,谢东庭都不是完美的人,他们只是人,有着人类复杂的人性,他们的心底有着一种暗流涌动,让他们永远不可能稳定,就如同我们,所有的稳定状态不过是暂时的熵值初态,在经历了无序的分裂后,我们渐渐趋于平衡。记得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你流泪,是好的,因为你还有疼痛,那么,现在我要说,你折腾,是好的,因为你还存活着!在经历了自我和旁人的无序后,我终于明白: 

  折腾不是因为有欲望,而是因为你存在…… 

                                                    柴火棍 
                                                  于2007年3月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