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出书,心里高兴,就不注重细节了。”“莲蓬”说,他现在已经有了丰富的应对经验,成为年轻写手的顾问。
网络写手遭遇霸王合同
天涯论坛莲蓬鬼话版主“莲蓬”把网络写手群体描绘成“金字塔”形状,“大部分在底层,高层只是极少的部分。”在这个金字塔里,“大部分有谋生目的,没有人去养他们,他们要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在起点签约作者里,50%以上还是在校学生。在许多连载中,时不时可以看到作者写道,“要考试了,更新暂停”等字句。
事实上,“网络写手在出版供应链中一直处于弱势。表现在信息不对等,作者被蒙蔽、被忽悠、被慢待、 被欺负算得上是出版怪象,但其实又见怪不怪,因为作者权益受损几乎成了普遍现象。有的作者签约时,压根没想到自己能成畅销书作家,因此签了买断约,领了一次性稿费拉倒。”丹飞告诉记者。
在这座金字塔里,不管高层还是底层,都面对着和书商的博弈。而连接这两方的,就是一纸合同。
“你说的合同有漏洞,我觉得都是小问题。毕竟谈到合同,那就还是有支付稿费的意愿,只是多和少而已。在我看来,很多书商都是把合同当废纸一张的,签了等于没签。就是不给你钱,你能怎么着?”谢飞明确地跟记者说。
“难道去告吗?我们首先耽误不起时间;其次这种情况是很难说清楚的。又浪费时间,还不一定成功。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有苦自己受。”一个写手反问记者。
鲜有人愿意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个别作者拿起法律武器主张权益,举证困难。胜诉之后执行也难。”丹飞坦诚地告诉记者。
权益受到侵害,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网络上能查到的诉讼案例数和记者了解到的纠纷数量明显不成正比。
签约陷阱之大揭秘
记者综合网络写手、书商、文学类网站等各方观点,总结出网络写手签约的四大陷阱:
1.霸王合同。“首先是合同陷阱,用一纸合同把作者套牢,从制作到版税结付方方面面都让作者有苦难言,可就是解不了约,因为有合同在身。还有一类是霸王条款,好处出版商独占,要制约则只制约作者。面对霸王条款也就是不对等条款,作者应该义无反顾地抵制,把条款修订对等了才签约。”丹飞说。记者了解到,个别书商会在合同中要下一套书的优先出版权,要求作者在书不好卖的情况下提前结束连载,利用作者不在行买断影视改编权、海外版权等,不给预付款,还会压低薪酬。“我曾见过一个合同,每千字30元买断。”“莲蓬”告诉记者。
2.拖欠稿费。“有的书商是为了能签到作者下一套书,所以稿费一直拖着,还有的就根本不想给。”面对这个问题,丹飞告诫说:“解约走人,损失的只是前一本或几本书的版税;不走,损失只会更惨重。”
3.玩倒闭。签合同之后,因为书商自己的原因不想出版了,就选择倒闭。“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支付稿费等等原因,就会选择倒闭,然后换个马甲,再成立新公司。”
4.瞒报印数。“绝大多数书商报给我们(写手)的印数和实际印数的差距都大得很,这都成为行业潜规则了。”
“商业信誉、商业操守的缺失,谨防空手套白狼的伎俩。作者在选择‘下嫁’时,不妨做一番调查或暗访,选择有能力、信誉好的出版商。”丹飞说。
警惕损害成为习惯
网络写手和书商之间的博弈过程,在有着多年出版经验的丹飞看来,带有更多网络个人出版的时代特色:“写作从小众走向了大众,从少数作家专营、文学爱好者梦想的创作活动变成了多数人的语词狂欢。个人化的文学写作成了集体行为。与此同时,损害作者权益成了个别出版人的职业习惯。”
当网络写手遭遇霸王合同,无疑会对现在以及将来的原创市场产生影响。“中国不缺乏好的写手,但是很多写手现在已经失去了信心。”起点中文网商务出版部经理罗立告诉记者:“我们颁布《起点作家福利体系》,也是为了能恢复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能维持一个满足感。”他还说:“起点会有一些长时间合作的书商,相对能保障作者权益。但我们只能保证那些已经出版的书,那些没有出的就很难管了。”
根据起点提供的数字,2007年上半年,起点中文网原创写手量、原创作品量增长“凶猛”,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以上。2006年,起点支付的稿酬达到2000万元,而今年这个数字有可能翻番。
这些数字的增长,预示着出版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些数字的增长,是靠数以千万计的网络写手们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也是靠众多书商一本接一本畅销书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了网络文学,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无法想象。
“我们期待市场的规范。”不下两位被采访对象这样地告诉记者。
|